
10月下旬,我的家乡天水突发疫情。天水市中医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召集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由医护、院感及信息保障人员组成的23人核酸采样突击队,10月29日中午13时,突击队全员到达指定地点——天水市卫生学校,争分夺秒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当日被采样对象近3千余人,为确保采样标本第一时间送检,护理部副主任崔艳菊同志当机立断,根据人员特长对突击队进行了优化分组,全体队员兵分十个小组,迅速投入核酸采样工作。由于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系统刚启用不久,系统操作培训时间较短,为坚决保障采样数据准确、信息相符,我和工程师刘超同志不断往返于十个小组,指导采样人员正确使用系统,同时担负起标本装箱送检及与医院沟通联系等工作。

随着采样速度的加快,标本需要迅速转运送检。手术室李雷虎同志,一个豪爽干练的小伙子,身穿防护服,手提冷链箱,一次一次穿梭在各个楼宇之间。由于隔离防疫要求,从学校公寓楼到校门口必须绕着走,原本5分钟的路程现在每运送一次标本要走近15分钟。一趟又一趟的运送下来,汗水整个浸透了这个一米八几的小伙子,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被采样者均为密接或次密接人群,每个人都要进行鼻咽拭子双采。由于学生对鼻拭子采样的生理抗拒和采样专用手机信号的不稳定等因素,大家的压力和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1个小时、2个小时、3个小时……采样工作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1时,全体队员在有效防护的前提下,互相打气、密切配合,快、准、稳地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队员们齐心协力、不畏风险,共同抗疫!经请示院党委,我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分别由我和崔艳菊同志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在支部11名党员的带领下,全队同志从10月29日起至11月16日,已连续18天深入多个隔离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累计鼻咽拭子双采双检2万余人。大家时刻准备,共同进退,一接到通知就立马奔赴采样现场,不完成任务决不撤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成长为一支过硬的抗疫铁军,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中医人的初心使命。
崔艳菊同志负责把控着全队的核酸采样质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让她不放过一丝一毫的“不规范”,每个承担采样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她的培训考核才能上岗。
院感科张丹丹,一个专业素质非常强的小姑娘,承担了全队院感防控各个环节的监督指导和相关知识培训。每天不管在路上,还是在宾馆,她都会利用碎片时间组织大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并对当天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措施并要求立即整改。

信息科刘超,一个腼腆内向的理工科大男孩。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迅速成长,连续的作战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既能规范穿脱防护服,又能录入采集信息的小干将。
护理骨干郭媛媛,是一个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库管员。每天除了承担采样任务,还要按需分发采样物资并负责账物清点核对工作,绝不允许队员浪费每一样耗材,是我们尽心尽力的“管家婆”。
还有我们优秀的战士杜丽丽、谢兰兰、王艳、刘婷利、汪田、王玉捷。6名同志单兵作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在本队承担全市驻军部队11个采样点任务时,用精湛的技术、规范的防护标准、高超的专业能力独自承担了6个采样点的核酸采样工作,受到部队官兵一致好评。

这些铿锵玫瑰能够绚丽绽放,离不开大暖男们的细心呵护。任文晅、王恒2名同志是我们组仅有的2名男医生,他们主动承担起本队的全部脏活累活。转运垃圾、清洁消杀冷链箱、搬运物资,甚至是给队友们热饭 、送暖宝宝,种种暖心的举动让我们这个集体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还有小美女张丽玲和小可爱芦雪雪。她们2名同志每次任务都默默留到最后,负责采样场地的扫尾工作。张洋舒仪、张茜、王永赛、胡婷婷4名同志中途接到其他任务暂时离开了我们队,虽然大家不能继续在一起工作,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必须提到我们队的留守后勤保障人员——罗琦、丁爱芳、杜婷雯、漆文美和池红芳5名同志。她们也是我们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战士,是她们第一时间冒着巨大风险为我们筛查出阳性病例,抓住了病毒传播的关键期。虽然一直处于闭环管理,但在隔离期间她们却一直坚持通过线上沟通,担负着我们队每日三餐统计、健康监测、消毒日志等事宜。还有时时刻刻关心爱护我们的院领导、科主任和留守在家的同事们,他们起早贪黑,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保障我们的饮食、出行和物资,用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后顾无忧地奔赴抗疫战场,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点赞。

一颗颗中医人炙热的心如火焰般燃烧,温暖了这个漫长的严冬。我为自己能成为这支英雄战队的一员而骄傲,更为能拥有天水市中医医院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大家庭而自豪。职责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初心引领着我们一路向前,雾霭消散,霁云终临。愿祖国万疆,山河无恙,世人安康!(邓小燕)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