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天水在线通过微信联系到天水市第三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来自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李彦霞护士,她目前正在武汉开发区沌口方舱医院战“疫”。

天水在线:我看到你工作时背的背包很有特色,有什么故事吗?
李彦霞:是的,我们在舱里干活,有小东西例如笔呀、小东西没地方放,我们的队员就想找一个方便随身携带的,经过商议,在工作之余,大家每天缝制几个,再由两名有绘画基础的队员给我们画上图案,就这样有了这些包包。

天水在线:我看到上面画有兰州牛肉面,黄河铁桥等图案。
李彦霞:嗯嗯,都是甘肃的特产和名胜。
天水在线:那有我们天水特色的吗?
李彦霞:有的,听说我们的队友画了个麦积山。
天水在线:这个包主要是工作时用吗?
李彦霞:除了自己用,还给出院的患者当作礼物送给他们。

天水在线:那你们医患关系真的很好呀。
李彦霞:好多病人要加我们的微信,上班的时候我们照顾他们,下班了我们继续在微信上安慰他们,给他们心理疏导,只要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我们就高兴。
李彦霞的日记摘登

2020年2月15日
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开始,医院就下达了驰援武汉倡议书,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第一时间里写了驰援武汉请战书,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得知我是我们医院驰援武汉的一员后,我将此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家人们对我驰援武汉很是支持,但我也看到了他们的担心,毕竟病毒无情人有情。随后,我积极的学习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家人们也陪同我一起看新闻,看资讯,从各个渠道了解全国,特别是武汉疫情状况。我们提前准备好了随时启程的行李。衣服,口罩等生活以及防护用品等。
今天是2020年2月15日,早上6点半,此时的我已经醒了,这是长期上班养成的早起习惯。手机上发来了一条消息,打开一看,是医院崇院长发来的,“准备出发!”,驰援武汉的时刻到了,我赶紧和我丈夫开始将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再查看一遍,确定没有遗漏后,我吻别了熟睡中的孩子,孩子睡的很香,她是我漂亮而可爱的小公主,此刻,我落泪了。虽有不舍,但使命更重要,我要出发了!
飞机缓缓上升离开了兰州,晚上十点左右,我们到达了武汉,当飞机下落的那一刻,备战已久需要我们支援的地方终于到了。昔日繁华的城市此刻是那么的安静,目的地终于到了。回想这短短一天,我想,病毒固然可怕,影响了人类福祉的发展。但我们却因为彼此之间的传递爱意,赋予关怀,积攒了无限力量,沉淀了厚重勇气。在病毒肆虐之下,让诸多情感都联系起来拥有整体性,犹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促使整个世界运转起来,鼓舞着不同时期的人类与病毒抗战。时空变换,岁月流转,处境不同,情感经验相同。我们应该坚信,在今天的新局势下,有亿万人民共同守护的国家,终究会熬过冷寒,迎来暖意翩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年2月16日
到达武汉后的第一天。早上9点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自我防护、团队的规章制度及其他相关防疫事宜、同时没有入党的同志可以积极入党等内容。我觉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此次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我自知我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
下午对穿脱防护服进行了培训,其实,在疫情的初期,我们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已经对每位医护人员进行过穿脱防护服的培训。此次培训,是我们来到武汉“大战场”时的非常重要的一次培训,我深知,防护服是我们的“生命服”,此次培训,使我再一次熟悉了穿脱防护服的穿脱步骤,注意事项,防护及消毒处理步骤。


2020年2月17日
我们此次支援的医院是武汉开发区沌口方舱医院,是由一家物流公司的仓库改造而成,共有床位1000张,一共分了5个病区,我们甘肃省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负责其中一个病区,共194张床位,和我们共同并肩作战的还有黑龙江医疗队,重庆市医疗队,广西医疗队和内蒙古医疗队。
队长早上就把我们今天的任务发到了微信群里,接到任务后,考虑到自己的头发还是来时的长发,不安全,也不方便,我想,绝不能因为我的头发而影响此次的防疫任务,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与陪伴多年的长发说声再见,让同行队员帮我剪成了短发。
下午3点队里通知去医院熟悉环境。医院环境还可以,这里已经为每个患者准备好了生活用品。目前病人还没有入住,等医护人员准备好了就开始收治病人,我们甘肃医疗队的194张床位被分成3个区域,男患者和女患者是分区域住的。熟悉完之后我们就返回了酒店。
18点半接到群里通知,第一组队员19点出发,20点开始收患者,我是18号下午15点的班。晚上与家人们通过微信视频报平安。同时,为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报平安。感谢他们对我的关爱,晚上10点,准备睡觉,老公常告诉我,早点睡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了,工作时才能集中精力,注意更多的细节,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





2020年2月18日
今天上午10点,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安排防控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质控中心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主委吴安华教授来给未进舱的同事们讲课,他讲的很生动,也很幽默,还给大家进行了心理疏导,听完心里放松多了。
课后在总护士长张晓玲的管理下,迅速分组,护理分为8个组,我是第七组队员,被安排第三批进舱。
下午三点我们就出发了,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我还是心里有点忐忑,同时我队的院感组成员和其他没进舱的同事们在酒店做好后勤工作:搭建帐篷、划分区域、粘粘衣架,保证下班回来的同事们的外层衣服和鞋子全部在这里消毒及存放,外层衣服和鞋子放在帐篷中,不得穿入酒店,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大约40分钟路程,下午四点左右就到了“战场”——武汉开发区沌口方舱医院,大家迅速穿齐防护装备相互检查,因为穿了防护服我们都不认识谁是谁了,就在背后写了:甘肃,天水,姓名,医护,加油等字样,确保无误后进入了舱内。
方舱医院收治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我被分到病区上责任班,主要职责是准确执行各项医嘱,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安抚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准确评估患者,发药,做治疗及生活护理,餐食发放,空闲的时候带领患者做运动。
虽然是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但是穿着不怎么透气的防护服,隔满雾气的护目镜,戴着厚厚的手套和口罩,呼吸难免会变得困难,动作也会变的笨拙。
我们一共接管了194张床位,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A.B.C三个,我被分到C区域。由于第一天开舱,新入患者的情绪有些急躁,工作衔接也不怎么完善,所以工作量显得很大,我们工作了10个小时才结束。从病区出来,大家早已精疲力尽了,护目镜的水珠挡住了每一位队友的视线,但还是非常谨慎的脱防护服。
早晨五点,我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住处,房间我在上班之前已经分为三个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严格按照标准进入淋浴间,冲完热水澡,已是6点了,强忍着吃了点早点就躺在床上,感觉非常充实。
疫情面前,我们不会放慢脚步,也不会忘记使命与担当。短短的几天,战友之间的团结,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志愿者和宾馆工作人员热心服务,每天都有感动的事和人,我们感动着别人,也被别人感动着,艰难的前行,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就义不容辞。
支援武汉,一定会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成千上万的援鄂医护人员,心存感恩的人们,一定会成为这个英雄城市中最美的风景,这个曾经无比繁华的城市真的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键",真的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还这个城市往日的热闹和繁华,天水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