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9日召开的天水市组织部长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卫生计生委被中共天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6年度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天水市卫计委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撑工程,千方百计引才育才,多措并举强基固本,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
一、从拓宽引才渠道入手,大力充实基层医疗力量。医疗卫生系统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弥补专业人才紧缺的“短板”。一是连续多年实施医务人员公开招考录用。全市在事业单位招考录用中,实行县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计划单列、条件适当、总量倾斜,确保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选拔录用。近三年来,全市共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考录用医务人员133名。二是大力实施“三支一扶”等民生实事项目。省、市政府每年都将医疗卫生人才列入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三支一扶”项目,人社部门与卫计部门共同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充实基层力量。近两年来,全市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医疗类专业技术人才196名。三是积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市卫计委按市委统一部署,认真调研摸底,及早申报计划,积极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引才活动,市县区医疗卫生单位三年来累计从全国各地引进医疗卫生急需紧缺人才112名。四是实施农村免费医学订单定向生项目。农村免费医学订单定向生在高考招生中实行单设政策、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定向培养服务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2015年、2016年已接收两批56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并全部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二、从开展教育培训入手,切实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将教育培训作为人才支撑工程的重点,全方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全科医师培训。依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落实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接受3个月以上的半脱产培训并实现全覆盖。基层医师教育培训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考试,积分与职称晋升、绩效工资、评先选优挂钩,促进了培训任务落实。二是选派骨干外出进修。近年来,全市县以下医疗机构先后选派590名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内外三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带动专科建设。三是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和一技之长人才培养。积极支持中医乡村医师开展师承教育,传授一技之长。对师承教育和确有一技之长的乡村医生每年统一组织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的,承认医师资格,允许评定职称,进一步盘活了乡村人才资源。2016年全市310人通过全省民间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资格准入考试并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葛建文入选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四是乡村医生全员脱产培训。按照省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安排,分五年对全市3599名乡村医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脱产培训,今年720名乡村医生通过4个月的理论学习,2个月的临床实习,已完成学习任务返回工作岗位。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1天制度,通过带教、例会等形式免费传授医疗技术。五是健康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先后选派51名医务人员赴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组织开展“陇原月嫂”培训班11期,培训1173人。确定市卫生学校为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成立了天水市养老及健康服务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学员678人。
三、从促进人才下沉入手,全面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市卫生计生委针对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积极推进人才机制改革,鼓励、引导市直医疗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了人才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制定出台《天水市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地位,五县全部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基本实现了管办分开,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全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二是落实人才服务基层制度。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政策规定,凡申报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到县以下基层单位服务一年,未完成支农任务或不属于符合免予支农条件的人员,不得推荐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三是推进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按照50+n和250+n要求,进一步调整扩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签约病种,综合治理越级诊疗,规范就医秩序。全市每年有320名市级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到县级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有640名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或五年以上住院医师到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四是在“双联”和精准扶贫一线培养锻炼专业技术人才。连续两年从市直、县区医疗机构抽调35名懂管理、业务精的人员到贫困乡镇卫生院挂任副院长职务,每年抽调110名支农队员对口支援7所县级医院、30所乡镇卫生院,促进他们在基层接地气练本领增才干。定期组织医疗技术人员开展“三下乡”和“义诊”活动,义务提供诊疗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四、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积极搭建人尽其才平台。各级政府和卫计部门重视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筑牢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平台。一是加快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15年省上下达我市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523个,现已完工。同时,将2016年拟建的116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提前到2015年完成,全市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二是强力推进基层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秦安县中医医院医技楼、甘谷县中医医院医技楼、武山县中医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清水县人民医院异地迁建项目和10个乡镇卫生院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争取到全省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甘谷、武山、秦安、张川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重症医学科),每个项目中央专项资金投入250万元,目前已全面建成,改善了基层人才服务群众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