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安全监管,一手抓能力建设、一手抓社会共治,依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巩固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的发展形势,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底线,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制基本建成
2013年,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到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列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并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市一级组建了食品、药品稽查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4个正县级事业单位,各县区分别组建了正科级建制的食品药品稽查局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13个乡镇和10个街道办事处均组建了正科级建制的食品药品监管所,使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由改革前的10个增加至148个,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由改革前的204人增加至969人,在全市2542个行政村(社区)共聘用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542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基层监管的“四位一体”监管体制基本形成。
——群防群控、共治共管的监管格局日臻完善
健全完善部门间、区域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食安委的牵头抓总作用和综合协调职能,积极推进跨部门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健全完善了与农业、畜牧、工商、质检、公安及食安委其他成员单位在风险评估、案件查处、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制度,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共管格局更加牢固。积极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做好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检查、调研和视察,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电话、市长留言板等平台的载体作用,畅通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聚集食药安全“正能量”,有效增强了社会各界关注、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的舆论宣传作用,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坚持每年举办12331投诉举报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药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
——加强基础建设,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修订完善了《天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等50多项食品药品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初步建立。扎实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2015年全市37家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今年,又遴选出了48家基层监管所继续申报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及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每年坚持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执法人员分县区、分层次进行全员培训,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修订完善了《天水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别组建了市级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先后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装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切实提高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创新监管方式,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外置化及记分管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应用、餐饮服务“明厨亮灶”改造升级、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药品零售企业分类管理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远程视频监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不断强化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截止2016年8月,全市共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1个、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食品示范店26户、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4户;已有2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经营单位参与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530户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体系;198户食品生产企业、894户食品批发企业和商场超市、459户中型以上餐饮服务企业和单位食堂加入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外置化”公示率达100%。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惠民项目有效实施,在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及基层监管单位配发安装了701套药品安全便民电子查询设备及系统,实现了全市零售药店药品便民电子查询终端设备全覆盖,消费者可随时在任一零售药店查询购买到的药品详细信息,对药品质量进行初步甄别;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建设了22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主要开展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及食品中其它非法添加项目的快速检测工作;在两区五县的主城区商场超市设置60台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机,消费者通过溯源机的扫描窗对食品条形码进行扫描,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视化,便捷追溯所购食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检测报告等信息。
——强化技术支撑,检验检测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先后完成了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搬迁改造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共确认药品、化妆品检验资格品种和参数687个;积极参与国家、省上举办的药品检验检测比对试验,在2015年全省药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2014年争取到国家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2168万元,现仪器设备配置已全部到位,实验室改造工程即将完成。持续加强食品药品抽样检测及问题产品核查处置,近三年,共抽检各类食品8587批次、抽检各类药品2748批次,合格率逐年提升。制定了《天水市食品抽样检验及核查处置程序》,拍摄了《食品抽验检验及核查处置程序模拟示范》培训影像材料,并代表全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抽验检测暨核查处置有关会议上进行了展示汇报。
——强化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风险防控,紧盯重点区域、重要时段、重点品种、关键环节,持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先后深入开展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整治、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餐饮具洗消保洁专项治理、冷冻肉品“四打三建”专项行动、医疗器械“五整治”、食品安全“百日大整治”等多次大型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中,查处并销毁非法分装中药饮片30余吨(货值金额92万多元);在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查获不合格食品120种共计1.2万余件,查处违法案件131起,处罚没款22万余元,捣毁非法生产销售假劣乳饮品黑窝点1个。每年组织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和“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及隐患排查行动;及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高风险产品专项清查工作。全市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170起,收缴罚没款297.27万元,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873起,收缴罚没款509.77万元;向公安部门移送食品药品安全涉刑案件56起,联合公安部门破获生产经营假劣食品案件62起、生产经营假劣药品案件135起,捣毁食品药品加工黑作坊、黑工厂72个,打掉食品药品犯罪团伙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