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资料图)
以小泉纯一郎为首的日本政要不顾中方发展中日关系的诚意,近日罕见地轮番上阵,既无外交风度,又无政治理智地对中国进行攻击。 此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时表示,只要日本领导人明确作出不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决断,他愿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与日本领导人进行会晤和对话。中国领导人的表态充分显示了中方对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理所应当得到日方积极回应。而日本领导人的表现实在令中国人民及世界公众失望。他们从首相,到内阁官房长官,再到外相,抛出一连串对华极不友好的言辞,控制了日本舆论的导向,给日本七大友好团体的中日友好之旅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作为日本领导人,小泉等人的一系列讲话竟让人看不出要维护这一重要关系应有的责任感。
安倍、麻生的言论很过分
小泉4月3日在内阁会议上虽然没点中国的名,但用词非常有失风度:“将一个问题附加上条件,如果听话就会见,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就不见,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几天前刚刚很过分地攻击了中国,3日听到小泉的话,立刻来了精神,在记者会上攻击中国犯了“错误”,“需要向前迈进一步的是中国”。他诬蔑中国这是“想将目前日中关系陷入困难局面的所有责任都推给日本领导人”,中国要求日本首相停止参拜的主张是“不能接受的”。他还故作姿态地说:“日本政府的对话大门始终敞开。”在回答如果成为日本首相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时,安倍表示:“祭奠为国捐躯的先辈,为他们祈祷的心情将会持续下去。”他诡辩说,小泉首相不能因为中国反对,就不参拜靖国神社,如何悼念战死者是“日本内政”。
一贯出言不逊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这回总算用了几句外交辞令。4月4日他在会见记者时说,不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就不能举行首脑会谈的态度“超出了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他还对中方将日中关系恶化的责任归咎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不满,称中方的主张会使人感到日中之间出现的种种难题“都是日本方面的责任”。
更可笑的是,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3日竟对记者说,参拜靖国神社是宪法赋予的“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以这个为条件对首脑会谈说三道四是非常冒昧的”。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资料图)
日本政府的另外两位成员也对中国方面的立场表示不满。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说:“双方应该努力坐到同一张桌子旁,参拜靖国神社不应该同东海油气田、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问题混在一起。”日本财务相谷垣祯一也避重就轻地说,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问题就不见面不可取”。
不过与这些日本政要相反,访华七团体之一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2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中国领导人“会见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的谈话很中肯,对克服日中关系面临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为日中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虽然许多日本媒体在这件事上被政府误导,但也有媒体对日本政坛出现的抗华声浪表示担忧。《东京新闻》说,现在接受中方的建议就会被认为是“软骨头”,看来要想拔掉靖国神社这根刺实在不容易。
到底谁是麻烦制造者
日本领导人好像又在发起新一轮的对华强硬竞赛。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金熙德研究员指出,日本政府的重要阁僚们似乎一点也听不懂中方的意思,其实,他们是在成心“装天真”。金熙德说,安倍攻击中国是在“干涉日本内政”,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滑稽。二战期间,日本对亚太一些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一场浩劫,这段罪行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清算。如何对待这段历史怎么会成了“内政”?设想一下,假如德国官方的重要人物公然去纪念希特勒,俄罗斯、法国会作出什么反应?能说这些国家“干涉德国内政”吗?这种言行只能让人怀疑日本正在走向危险的极端民族主义。
金熙德说,日本这些政客耍的是掩耳盗铃的把戏,在攻击中国时把“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偷换成了其他问题。中方的态度很清楚,参拜靖国神社就是错误的历史认识。但麻生、安倍等人并不提参拜本身的对与错,却把话题扯到别的政治、外交甚至经济问题上,刻意误导舆论,让公众认为中国是在利用“参拜问题”来获取外交和政治利益。这恰恰说明,故意把“历史认识”政治化的,正是日本政府的一些政客,而不是中国。用错误的历史认识恶化中日政治关系,错的是日本政府的少数政客,而绝对不是什么“两边都有错,两边都让一步”的外交战,只是日本政客蓄意想往这个方向引。
麻生等人将中日关系恶化的责任全推给中国,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就在这几天,麻生本人不仅又大肆宣扬了一次“中国军事威胁论”,还在与来访的波兰外长梅莱尔会谈时,公然要求欧盟维持对华武器禁售。到底谁是中日关系的麻烦制造者,已经一目了然。
香港《文汇报》这样评价日本高官这几天轮番攻击中国的言论:“日本右翼政客在中国主动改善中日关系的时候,仍发表颠倒黑白的谬论,说明他们不仅无意改善两国关系现状,而且有意制造新的紧张。被传为是小泉接班人的安倍与麻生,双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进一步说明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责任完全在日方,令人更加担忧中日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前景。”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资料图)
日本打不赢这场历史官司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道破了这些右翼政客的行为实质。他说,小泉政府竭力要改变的,是日本的大政方针,不甘于只做经济大国,还要做政治大国。为了实现从“非正常国家”变成“正常国家”,直至到政治大国的目标,小泉政府刻意在内政、外交上都一致地表现得强硬、有力。对外强硬,哪个对象最合适?精心选择下,选择了对华强硬。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对这样一个邻近的新兴大国强硬,最容易迎合日本社会中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为什么从历史认识问题下手?因为这能在日本国民面前充分表现出“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