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日本人又如何能打得赢这场历史官司?日本的少数政客一直在故意离开历史认识问题的实质,想把侵略历史轻描淡写地带过去,而大谈什么中国是在对日本打心理战、打历史牌。而由于靖国神社问题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被各国人民所了解,全世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会越来越清楚。近日,德国《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就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批评日本人回避侵略历史:“在日本的城市毁于大火及广岛、长崎落下的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人确实是战争的受害者。但除了这样的悲哀外,那些遭到日本战争机器蹂躏的国家遭受的苦难和付出的牺牲,在日本却没有一席之地。” 金熙德说,现在人们看得很清楚,中国真要打历史牌,就不会以巨大的宽容和克制来对待战争赔偿了。要说打历史牌,绝对是那些日本政客在打历史牌,是他们想利用地缘政治中的微妙关系和依靠日本比较强大的经济实力来重塑日本的道德优势。可惜,他们做得很不成功,根本得不到世界的认同。
阎学通指出,日本越这么闹,最终它将输得越惨。日本自讨没趣的关键在于,中国的道德优势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的,日本叫得越响,就越引起世人对那段历史的关注,全世界都会更清楚地了解日本法西斯那时的暴行,从而鄙薄日本政府中一些人现在的言行,警惕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只会在国际社会中日渐孤立,想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只会难上加难。
阎学通指出,在中日政治关系如此僵冷的现状下,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经贸往来照样非常频繁。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日本企业2005年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仍然比2004年度猛增19.8%,达到65.3亿美元的历史新纪录。中日之间旅游人数继续增长,日本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在考虑设置中文的公共标识。阎学通对记者说了这么一件事:复旦大学有两个学生,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但是两个人就是不能讨论历史问题,一谈就吵架。他说,可见中日关系的恶化不是因为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冲突,恶化的核心就是右翼政客蓄意挑起的政治问题,“参拜问题”显然是中日间一切问题的根源。《环球时报》 (2006-04-05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