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日刻意诋毁中国形象恶劣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馆员自杀事件,在中日之间迅速升温,不仅两国媒体十分关注,随着事态的发展,连政府也参与进来了,并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舆论的目光。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日本又翻出这一早有定论的自杀事件,用心险恶,令人愤慨。
中日针锋相对展开外交战
2005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例行记者会。针对有记者对这起日本外交官自杀事件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了中方的立场,并强调:你所提及的这个案件,是一起自杀案。中日双方对此案的性质早有定论。时隔一年半之后,日方旧事重提,甚至把死者的自杀与中方官员联系起来,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对日本政府这种刻意诋毁中国形象的恶劣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秦刚话音刚落,12月31日,日本外务省公然进行反驳,发表所谓三点第一条老调重弹,再次强调“在这起自杀事件的背后,我们确信有中国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的令人遗憾的行为”。第二条称,日本驻北京大使馆的网页上说,那位馆员是因为工作压力过重而自杀———这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场。关于这次事件,日本在事件发生之后,一边要求搞清楚事实真相,一边对中国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第三条是,中方认为此事和中国政府无关,对此,日方“不能接受”。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随后发表声明,指出该馆员完全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贾伦陨保⒏菀攀舻囊蟛琶挥卸酝夤?/p>
日外务省删掉了自己的谈话
日本政府对于此事的说法含糊其辞,躲躲闪闪,显然心里有鬼。2005年12月28日下午,日本外务省报道官鹿取克章首次在记者会上“证实”日本某些媒体的报道时,称“确实有一名(日本驻中国上海总领事馆)馆员自杀”,“是因为中国公安当局的有关人员的遗憾行为”。但是,对于记者追问到底中国公安有关人员进行了怎样的“遗憾行为”,他只说“在此不能详谈”。
12月31日,日本外务省再次就此事发表声明时,同样也没说清中国公安人员的“遗憾行为”。更令人奇怪的是,有关日本外务省当天声明的报道在上网21个小时后,突然被删掉了。关于外务省官员的这次谈话,1月1日的《产经新闻》等许多日本媒体都做了详细的报道,而这些报道至今仍可在网上看到。
去趟夜总会不至于自杀
据日本媒体报道,死者年仅30多岁,日本外交人员一般都要到50岁才能当上课长(相当于中国的处长)。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负责机要文件通信的人员,只是事务性官员,级别不高。即使是出入卡拉OK、夜总会这样的情况,最多也不过受一个处分,不至于因为犯了这种错误,就被逼得向中国出卖情报,甚至不得不自杀。实际上,出入色情场所为日本文化所容忍,就是在日本政坛也不算什么。曾任小泉外交助理的山崎拓,当初遭受桃色丑闻困扰的情况,难道不比这位外交官严重得多?然而小泉至今仍对他委以重任。可见,以此作为自杀的理由是根本不成立的。
再说,日本政府对驻外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一直比较严格,这些人在所驻国的活动也受许多限制,对于掌握使馆通信本的使馆机要人员来说更是如此。从常理来讲,日本驻华外交官交结什么样的人,经常出入哪些场所,日本政府是应该掌握的,怎么会在自杀后才了解事件的真相呢?如果此事真的有所谓“政治背景”,那么为什么当时日本政府并不公布,而是在发生一年半后才公诸于世?而且,既然死者家属希望保留隐私,日本《周刊文春》又是怎样得到事情“真相”的?
近年来,日本的自杀人数居高不下,每年自杀者就有几万人。分析家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但有的时候,同事的轻视或一句有损尊严的话,家庭矛盾,性格缺陷,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原因。可以说,导致日本人自杀的原因有很多,这是困扰日本社会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