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时事新闻>>国内>>正文
专家揭秘:为什么长征七号的尾焰多了蓝色?
(2016-6-26 8:00:5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打印本页

  涛声阵阵,椰风习习。灿烂星空注视着这壮丽一幕——

  公元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成功将六类七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茫茫太空,长征家族主力“接班人”来了!仰望星空,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张涛,一直注视着这个全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到尾焰消失在夜空为止。“长征七号的长征之路刚刚开始,未来,它将承担更多使命!”他说。

  长征七号首飞成功之际,本报记者为你讲述与这个长征家族主力“接班人”零距离接触的见闻和感受。

  除了“腰围”没变,其他全脱胎换骨

  “点火!起飞!”伴随着振聋发聩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划破天际,冲向云霄。

  “看!橘红色,多壮丽的颜色!”人群中传来兴奋的呼喊。

  闻听此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室工程师胡雷鸣真想冲过去告诉他们:这一次,长征七号点火之后喷出的尾焰颜色不一样了!

  仔细分辨,那喷薄而出的橘红色中,果然比以往多了一点蓝色!蓝色系的加入,让长征七号划过夜空的尾焰更亮了。

  尾焰颜色的变化提醒我们,这是一款全新的火箭。

  尽管它身上带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的明显基因——外形和尺寸大致相似的整流罩,助推器直径仍然是标准的2.25米直径,芯级直径为3.35米,但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张涛看来,除了“腰围”没变,其他都脱胎换骨了。

  “仅从外观上看,颜值更高了!”胡雷鸣至今记得在天津总装厂房第一次看到长征七号时的情形:比起以往在飞的长征系列火箭,它的“腿”明显变高了,更协调、更美观。

  胡雷鸣口中的“腿”是指长征七号的4个推进器,长约27米的助推器,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2倍。这种改变,意味着要对火箭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更新。传统火箭固定助推器需要两个捆绑点,而长征七号又增加了一个捆绑点,相对现役火箭静定的捆绑方案,载荷、捆绑装置等设计难度大大增加、可靠性大幅提升。

  不仅“腿”变高了,“体重”也增加了。很难想象,这个起飞重量接近600吨的“钢筋铁骨”大个子,体重的90%甚至更多居然都是燃料。成天和长征七号工程设计人员一起工作的胡雷鸣解释得颇有专业味道:火箭是卫星等载荷通往太空的“专车”,对于这辆“专车”来说,车本身的自重越小越好,能提供动力的燃料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把尽可能多的“运量”留给“乘客”。

  “心脏”也更强壮了。张涛告诉记者,长征七号最根本的变化来自动力系统。它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一举将我国中型运载火箭低轨道的运载能力由8.6吨提高至13.5吨,达到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为什么点火时尾焰的颜色中会有点蓝?主要是燃料出现了变化。”他说,长征七号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燃料,较常规推进剂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了60%,不仅秉承了中国航天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顺应国际潮流,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火箭性能。

  操作手闫雷的工位在长征七号发射平台的配气台,这个工位几乎就在火箭喷管下面,只有在火箭点火前40分钟,他才能离开这个工位。这位离火箭最近的小伙子注意到了更多细节的变化。

  “你看它的整个尾段,全部涂了一层厚厚的防热胶。每个螺钉、每个接缝都处理得很精细。”闫雷的直接观感背后,是我国火箭设计制造能力和工艺的整体跃升。

  毫不夸张地说,打从“娘胎”里,长征七号就带着与以往不一样的基因。它突破了三维协同设计、三维设计数据管理及基于三维的流程仿真、飞行综合性能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三维流程,堪称我国第一枚全数字火箭。

  虽说是“新人”,但经得起千锤百炼

  发射前,有记者问张涛:对长征七号有没有信心?

  这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笑着回答:有信心!

  张涛的底气源自长征七号的一身本领。对这一点,张涛了如指掌。

  “虽说是‘新人’,但经得起千锤百炼!”在发射塔架前,张涛比划着尽可能通俗地讲明白长征七号的“独门功夫”——

  不怕水。现役火箭发射选择窗口时都会避开雷雨天,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则能实现中雨发射,这是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做了“防水”设计的。“仅电连接器防水部位就有千余处,这还不包含电缆本体、电缆进出口、仪器本体、仪器与结构缝隙和结构总体专业防水。”张涛说。

  不怕冷。长征七号发射前加注完液氧后,火箭结构温度会急速下降。因为存贮液氧的火箭贮箱外表面有一层10毫米厚的密度极低的绝热材料,长征七号好比披上了一件“防寒服”,尽管液氧温度低至零下183℃,但是火箭外表面温度依然可以保持在0℃以上。

  不怕风。与其他3个内陆发射场相比,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特点之一便是风大——距地面五六十米高的地方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为提升抗风能力,长征七号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的天气,依旧可以转场,其抗风能力超过现役火箭。

  不怕等。那天合练,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了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这也意味着火箭发射有了更多有利时间,发射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不怕扰。长征七号复杂的结构,给火箭的“大脑”控制系统带来了全新挑战。长征七号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43项智能控制软件,为现役火箭软件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确度。另外,在每个舱段中都安装了控制系统,改变了以往集中处理的方式,减轻了控制系统压力。“这也标志着我国火箭控制系统已向全面数字化控制模式发展。长征七号未来成熟后将成为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张涛说。

  千锤百炼的本领,源自千锤百炼的试验。据统计,仅初样研制,研制队伍就完成了32项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了289项初样大型地面试验。

  你能想到吗,长征七号的助推氧化剂箱最薄的地方仅有1.7毫米,只有鸡蛋壳那么厚,是火箭研制生产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为此,科学家们不仅要研发各种成形、焊接的新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动力系统试车、常温静力试验、爆破试验等危险测试。

  你能想到吗,为了模拟火箭从起飞到助推器分离前100多秒的真实飞行状态,需要把长征七号绑在全箭振动塔上反复“荡秋千”。

  置身全箭振动塔,当初用来悬挂长征七号的16根粗钢丝绳,仍悬垂在这个高93米、面积达10230平方米的建筑内。

  那是长征七号在地球上的“摇篮”。而今,它带着在摇篮里的所有“记忆”,义无反顾地投进了宇宙的怀抱。让我们祝福这位长征家族的“新人”!

  它的一小步,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与长征七号密切接触的这段日子,记者有幸目睹了它迈出的每一步,可谓步步精彩,步步意味深长。

  第一步:坐着“沙发”去文昌。众所周知,长征七号是从天津海运到文昌的。“海运是目前火箭运输方式中,最理想的选择。”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人员王旭形象地说,“火箭走公路、铁路,就像坐‘硬板床’;乘船走海运,就好似坐‘沙发’。”从天津港到文昌清澜港,这一步的背后,是我国航天发射“原点”的划时代位移。从此,我国航天发射迎来一个崭新的起点。

  第二步:带着“脐带塔”走向发射塔。垂直转场那天,紧紧包裹长征七号的巨型活动塔架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为长征七号专门设计的脐带塔。”长征七号地面设备副主任设计师吴梦强说,它的两侧装有6根摆杆,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因此它的结构及组成是最复杂的,这也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步的背后,也是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三垂”测发模式的巨大变革,火箭待在发射阵地的测试时间从此变得更短。

  第三步:成功迈出太空第一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口令声和报告声此起彼伏。长征七号成功将六类七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的喜讯传来,指控大厅内欢呼一片。

  “它的一小步,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这一步,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长征七号,梦想载体。在长征七号发射平台的一间配气室里,几名工程师和操作手畅想着未来:“很期盼发射货运飞船”“希望长征七号早日托举载人航天器”……当被问及参加长征七号第一次发射的感受,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空间站、载人登月、火星舱、深孔探测器,未来,这里的“第一次”只会越来越多!

  长征七号,任重道远。“‘长七’,长期,长征!”此言不虚。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张涛看来,长征七号所开启的时代有多壮丽,它的使命就有多光荣。完成此次首飞任务,长征七号很快将承担中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在不远的未来,它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这是我国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更是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张涛对长征七号寄予厚望: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构型,通过改型或与上面级组合,长征七号运载能力将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面向主流卫星市场,适应面更宽。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工作服臂上的图案说:“你看,这是长征七号火箭在环绕地球,寓意长征七号誉满全球、走向世界!”


相 关 新 闻

·长征七号首飞成功 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图)

新 闻 推 荐

天水在线云记者成功直播第二届“中国创翼”

·天水在线云记者成功直播第二届“中国创翼”大赛(图)
·2016年伏羲大典首席礼仪(世界旅游小姐)王姜乐风采(图
·天水市开通8221199心理援助热线(图)
·全国百家网媒甘肃行采访团圆满完成在天水的采访(图)
·天水一中校党委举行纪念建党95周年暨表彰大会(图)
·中国农业园区研讨会嘉宾考察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
·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园(图)
·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大市场正式开业(图)
·武山县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组图)
·新华社等25家媒体聚焦武山水帘洞祈福游(图)
最 新 图 片
马英九赴港被驳回 自嘲:没想到香港这么危险 浙江发现赵匡胤七世孙墓 出土罕见“宋服之冠 美同性恋夜店遭恐袭致50死 警方动用装甲车解 特朗普突然“爱上中国” 曾“花式”批评中国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科技大会发言:前进在迷航 习近平: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图)

 资讯快递
·专家揭秘:为什么长征七号的尾焰多了蓝色?
·乌兰夫、布赫、布小林,祖孙三代“不同姓”?
·中俄签30多项合作文件涉能源等领域(图)
·新华社调查“任性借调”:本质上还是权力的“任性”
·经历三次转型,他成了中央最新看中的纪委书记
·近两百万人请愿英国二次脱欧公投(图)
·赵薇澄清离婚传言:小四月也不会放过他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厦大教授邹振东:学问少人问津 发言反成网红
·这8人请辞本届全国政协委员,都是什么原因?
·长征七号首飞成功 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图)
·50岁阿姨坚持锻炼近20年 身材完爆少女性感婀娜(图)
·专家认定江苏阜宁23日发生龙卷风 风力或超17级
·英百余万人要求重新公投 但脱欧结果不会改变(图)
·英国脱欧公投后的世界表情:德国伤心 美国忧虑
·穆迪下调英国信用评级 各方促英欧尽快“分手”
·美媒:美议员专机飞经钓鱼岛 引中方强烈抗议
·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就南海问题达成共识
·国台办:打击电信诈骗受到两岸民众支持
·李肇星谈南海“种岛”:哪国不在自己土地种庄稼
 博 客
·乔理:公祭伏羲大典之四
·天水婚俗展演
·大典之后的伏羲城
·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
·晚霞:伏羲公祭大典(四)
·伏羲大典之清塘莲韵
·纪实作品:赔本赚吆喝
·潇湘神小令
 播 客

·《天南地北天水人》郭霁红(上)
·第三届“环烟铺樱桃园”山地自
·樱桃红时,我在天水等你
·《你从哪里来》--潘石屹
·麦积山滑雪场将举办演出
·《走遍中国》天水伏羲记(视频)
·空中的佛阁
·佛陀的世容(视频)
 娱 乐

·赵薇澄清离婚传言:小四月也不会放过他
·第16届华表奖红毯星光璀璨 白百何周冬雨争艳(图)
·女神与女神经间切换!柳岩穿红礼服胸门大开(图)
·逆天长腿!米兰达可儿穿低胸紧身衣秀身材(图)
·蔡依林演唱会骑半裸型男 透视装热舞嗨翻全场(图)
·涉嫌掏空公司被判刑 吴宗宪:干脆来抄我家好了
·大长腿呢?沈梦辰深V裙凹造型秀上围(图)
·想低调太难!王菲现身引骚乱 打扮随意接地气
·性感帅气!胡杏儿着透视蕾丝深v裙现身活动(图)
·张柏芝抵沪霸气秀美腿 边走边撩发气场全开(图)

 社 会
·50岁阿姨坚持锻炼近20年 身材完爆少女性感婀娜(图)
·重庆遭暴雨袭击 一监狱紧急转移千余名罪犯(图)
·西安城管与商贩冲突:城管1死6伤 多车受损(图)
·“高考最牛钉子户”453分 20次高考首达二本线(图)
·81名电信诈骗嫌疑人被押解回国(图)
·女游客潜水遭教练袭胸 嫌疑人身份已被锁定
·央视《艺术人生》导演溺水失踪 为捡航拍器下水
·网曝湖南高院领导多次上班时间与不同女子开房
·武汉警方:吴建民所乘车辆撞击隔离花坛致车祸
·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遇车祸去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