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重、工资低、人员流动慢,“逃离基层”已成公开的秘密
谁能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
本报记者 袁贻辰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7日 03 版)
“除了我和两个主任,我们党政办其他人都在忙着公务员考试。”
6个人的镇政府党政办,有一半的人都在想怎么离开,这曾经让湖北某乡镇的“90后”公务员常月困惑不已。
毕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乡镇政府,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来到基层的这几年,活多、钱少、压力大,成了常月对自己工作的全部评价,“我们根本升不上去,除了考出去,还能有什么办法?”她无奈地反问。
“进了基层,一般就很难出来了”
常月告诉记者,她的同事中,有人在备战国考,有人打算考县纪委,还有的要考县财政所,“总之没几个人真正在干活”。
她的男友江星,是同县另一个乡镇的公务员,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湖北男孩有着类似的困惑:“想不到这才来一两年,我已经被‘困’在乡镇了。我都能想象到,自己十几年后的样子。”
通过选调生考试后,江星被分到镇里的计生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会主席一度“斗志满满”,每天吃着面糊、苦瓜、酸菜、白菜这些食堂的“老四样”,江星觉得是“基层对自己最好的考验”,他每天早起,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拖地、打开水,杂活累活抢着干。
深谙“计生办是基层服务的窗口”的他,在下班后,还会抽点时间练习当地方言,每天看到来办事的老百姓也“笑容不断”。
但一个月不到,江星就笑不出来了。
镇政府的“熟人”悄悄问他:“怎么就你去了计生办?一般选调生都去了党政办,离领导近不说,也最容易出成绩。”江星还没反应过来,“熟人”又提醒他,“计生办事务性工作这么多,很容易被困住手脚,在基层最没出路”。
这并非危言耸听。镇政府的宣传委员面对江星的“疑惑”,“意味深长”地告诉他,计生办的人只有3条出路—要么去卫生院,要么留下竞争主任的位子,又或者“通过运作离开计生办”。
话到最后,这个老干部劝江星“赶紧‘活动’一下”。
江星傻了。他猛然意识到,这个计生办除了一名50多岁的办事员,还有一正一副两个40来岁的主任,“都是熬了将近十几年才等到这个位子”。这让他有点沮丧,“主任年纪大了,估计仕途也差不多了,我们年轻人本来就升不上去,要是办事员再内退,所有的活儿都由我做,我还出得去吗?”
“干得好不如分得好”?
按照江星这位“熟人”的说法,在乡镇工作,“能见着一把手和村书记的工作才是好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多接触镇长和书记,人家心里才有你,晋升的时候才会记起你。“要不然你以为乡镇30~40个公务员,靠什么才能升上去?”
“干得好竟然不如分得好?”江星心下一凉。
他随即想到,自己来计生办这么久,看见书记的机会“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更别说让书记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难道我真的要在计生办呆一辈子?”
与江星不同,姚云是“干得好不如分得好”理论的追随者。当初,县里对公务员分配的去向公布时,这个湖南女孩“幸运地”成为唯一一个留在党政办的年轻人。看着同批考来的年轻人投来羡慕的眼神,她打起了小算盘:“努力做,争取30岁之前升到正科级。”
“太天真了。”在贵州某乡镇担任团委书记近5年的曾莹,摇摇头向记者分析,乡镇政府一般30~40个人,“要是上面领导走得快,机会还多点。要是上面领导走不了,我们想都别想,这不碰运气吗?”
她已在成为科级储备干部的队伍里,但组织口、宣传口、党政办的人,都在她前面,“真是太恼火了”。
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升职究竟有多难?河北某地级市机关副局长梁文再清楚不过。去年,他下乡到基层,正巧碰上一个副镇长被调往县里的开发区工作,不过是升半个职级的事情,这个副镇长却在他面前“高兴到语无伦次”。
“基层晋升通道堵塞的情况,太严重了。”正县级干部梁文举了个例子,局长退了,上面很有可能直接调一个来,那么副局长就上不去。副局长上不去,科长也上不去。“你看看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很少从本地升上来,这不能说明问题吗?”
江星的爸爸最近“活动失败”了,江星还得留在计生办。这个昔日的“三好学生”跟自己的女友慨叹:“原来进了基层,真的很难再出去啊。”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
常月是女孩,她对“仕途”并不是太在意。让她难过的,是基层让年轻人感到“心寒”的待遇—缺乏晋升通道,也没有足够的福利补贴。
目前,她和江星两人的月工资,都只有1500元左右,有时碰上亲戚朋友办喜事,几百元的随礼多送几次,“剩的工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常月很无奈,如今的工资和自己的教育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这点钱,我俩怎么结婚,怎么买房呢?”常月不时冒出这样的困惑。
别看在基层党政办工作,常月自称“压力绝对不小”。上对县里,下对村书记和老百姓,干得最多风险也最大,“一出问题纪委马上过来查我们”。很多个晚上,她和镇政府其他几个年轻公务员聊起来,大家都有着类似的迷惘。“没人知道,我们用这1000多元的工资,什么时候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江星还想读在职研究生,但很少跟常月聊到这个。两人的深夜通话内容,往往是自己工作中的趣事,就是不聊工资。“钱钱钱,全是钱。不敢说这个,一说就要冷场。”常月说。
作为男生,江星坦言“压力更大”。他决定“主动出击”,他拜托同学给他下载论文、找资料,一逮着空,就开始做当地文化节的方案,反反复复地修改。“假如,我是说假如某一天,县委组织部能看到,我会不会就有晋升的可能了啊?”沉默良久,江星试探性地问。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情。”曾莹说,基层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还有严格的排队晋升制度,很容易让年轻人“在等待中消磨了所有的热情”。
曾莹自己也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个贵州女孩最忙的时候,被领导塞了团委、人事、档案等9类工作,“想要干出新意太难了,能应付就不错了”。那段时间,领导一来电,她握着电话的手就发抖。
也是那段时间,她下定决心“逃离基层”。她和50多个乡镇公务员报名参加了县里的遴选考试,“基本符合报名条件的都参加了”。
今年,她成功了。同时,她也终于等到一个成为组织委员或宣传干部的机会,这意味着她离党委委员“不远了”。不过,“也只是不远了”。没有犹豫,她干脆利索地拒绝了这个“可能性不大”的机会。
“一个县上千名公务员,绝大多数干十几年也升不到处级”
基层晋升通道是否真的如此狭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的回答是肯定的。“一个县里,一般有上千名公务员,他们大多在乡镇工作,绝大多数干十几年也升不到处级。而国家机关里的研究生,一个处级单位就三四个人,基本干上六七年就能到处级。基层的晋升机会少,可见一斑。”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的认可。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制度性缺陷”,中国700多万名公务员,大部分在基层工作。基层公务员承担了大量工作,但其晋升通道却十分狭窄。
“有点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晋升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很多冲突和矛盾。”他说。
汪玉凯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有一定职级的公务员,在晋升失败后,会不到退休年龄就离岗回家,导致大量年富力强的公务员闲置在家。更有甚者,为了职务晋升,在基层大搞“买官卖官”等行为。
类似的事情多了,曾莹发现,乡镇政府里的年轻人“积极性会一点点变低”。久而久之,基层只会剩下两种人:一种是老的,退居二线不干了;还有一种就是准备离开和正在观望的年轻人。
“要真是如此,基层公务员就怕要完全‘断层’了。基层的工作,怎么可能顺利开展?”她说。
(本文所有受访公务员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
公务员密集诉苦
“网友”披露各省公务员工资待遇 低得惊人!
网民"鼓台山"在网上发了一条题为《公务员收入之真相》的帖子,讲述了他和女儿两代公务员的收入情况:工作30年、级别为科长的父亲供职于湖南中部某市级机关,每月应发工资(含津补贴)合计为3038元,扣除公积金365元和医保29.32元后,每月实发2643.68元;去年开始供职于某中央机关外事部门的女儿现在每月的工资是2790元,外加住房补贴每月800元。除此之外,没有福利,也没有宿舍!
公务员诉苦称工资低7年未涨薪 其他民众不买账
郭瑞是甘肃省张掖市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工作以后也一直很努力。但已到"而立"之年的他,竟然还是一名"啃老族"。"曾经考上公务员的荣耀和热情,被不到3000元工资的冷水冲刷得一干二净"。
北京年轻公务员:一个月3000多工资 无其他收入
2013年9月,刚刚从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的李明(化名)正式成为北京市某街道办公务员,现在距离转正还有1个月。李明认为,网上有些人对公务员涨薪提出质疑,甚至会骂,是有一些原因和误区的。
公务员被反腐撞了腰
基层公务员谈中秋节:以前福利多 今年什么都没有
几年前,赵亮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某省会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头一年的中秋节,单位给每人发了一箱子蔬菜,白菜、萝卜,"品种齐全"。赵亮很满足,但部门的老同事却嘀咕起来:"现在这发的啥啊?以前的福利多好啊。"
中国公务员基本工资与补贴3:7
在北京市某区级单位做公务员的小张给记者看了他的工资条:级别工资480元,职务工资460元,工作性津贴300元,生活性津贴3200元。
基层公务员叹取消福利后日子不好过:心里有点凉
争议
江苏人社厅官员:哪行不加班 为何放公务员身上就说苦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都在唱"苦"旋律,让很多人抱怨"现在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对此,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现在干哪一行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出差呢,为什么放在公务员身上,就是苦了呢。
争鸣
社科院专家:公务员月薪平均应在5千 最好能到1万
人民日报:公务员工资该涨还得涨 不涨也得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