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身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同时也担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一篇新闻报道中,头衔不可能全部一一列出。那么,如何报道他每次活动的头衔呢?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第一天,央视《新闻联播》送上了“45分钟加长版”。
10月24日的节目中,对习近平的报道就有5条。不过,这5条报道中,习近平的头衔有所不同。
头条内容为8月19日,习近平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时他的头衔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其他4条报道均为外事活动,习近平的头衔是“国家主席”。
习近平身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同时也担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这些头衔不可能全部一一列出。那么,如何报道他每次活动的头衔呢?
简而言之,不同场合,习近平所代表的身份会不同,头衔的选择也自然不同。
比如该次新闻报道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是由中共中央主办,习近平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主持会议、发表讲话。
所以新闻报道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表述既精炼,又准确。
此外,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因而,包括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在内,各类党内召开的会议中,习近平的头衔都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再比如历次由习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他的头衔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第二种情况是在新闻报道中,单独使用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的头衔。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10月24日的《新闻联播》中,就出现了包括举行仪式欢迎外国元首、与外国元首举行会谈或通话、参加国际组织会议及活动,以及向外国提供援助这样的外事活动。习近平均以国家主席身份参加。
如报道中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的各国代表。”
驻外大使的任免权是国家主席职权之一。比如10月16日,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驻外大使,其身份就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各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时,其身份也是国家主席
《宪法》还规定,国家主席承担着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等一系列职责。
故习近平在履行上述职责时,皆以国家主席的头衔出现在各类报道中。
第三种情况是习近平以单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当习近平签署关于军队的命令、授予军队集体或个人荣誉、及颁发命令状时,他的头衔为中央军委主席。
如新华社报道,“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颁发命令状。”
除上述三种单独出现某个头衔的情况外,我们常常看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表述方式。
同时出现3个头衔的情况较多。包括视察及看望慰问、出席纪念活动及全国性会议、回信等活动都用并用头衔的方式报道。
事实上,对习近平在国内各种考察调研的报道中,大都并用3个头衔,对于军队国防系统的考察也不例外。
如习近平4月9日视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并为“猎鹰突击队”授旗,4月27日和29日看望慰问驻新疆部队时,他的头衔均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此外,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时,如果3个头衔并用,一般是面对党政军系统,进行全面的工作部署。
譬如,习近平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纪委全体会议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等各类会议。
除此之外,在习近平主持召开小组专项会议时,头衔通常会增加至4个,即加上他兼任的该小组组长头衔。
如1月22日,新华社报道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