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磐安镇坚持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因地制宜、创新载体,积极推行“1234”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坚持一个核心。即坚持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核心。磐安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党员联户制度,积极推行“智慧党建”云平台,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任务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想方设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队伍优势转化为工作动能、发展势能、治理效能,让党的基层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实现“两个突破”。在农村网格治理上求突破。结合地域、历史人文等因素,重新划分网格,搭建四级网格架构,实现全域网格治理一张图。全镇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8个、三级网格53个、四级网格260个。以10-20户为单位确定党员中心户877个,按照“党建引领、党员入格”要求,全面建立网格党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网格员管理考核制度,开展网格员专题培训,真正做到让网格员知责履职,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在综合行政执法上求突破。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执法装备,高标准完成了执法办公室、询问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建设,相关制度机制上墙,办公设施齐全,有效夯实综合执法阵地;结合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镇区综合秩序管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轮次行政执法,收效明显。
抓好“三支队伍”。抓好领导干部队伍。结合干部实际,合理划分工作岗位,力争做到人岗相适,出台相应管理制度,规范干部日常行为。同时,实行党政班子包村负责制,明确包村目标、责任、任务,点对点督促指导,在基层一线锤炼干部。抓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清单式管理,编制村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不断优化考核方式,把工作实绩与年终评先选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和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采取佩戴党员徽章、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等方式让党员亮身份,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农村党员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党员能力素质。抓好驻村工作队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考核管理,出台《管理办法》,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确保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落细。
瞄准四项重点。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盯民间借贷、土地纠纷、家庭矛盾、婚姻纠纷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科级领导包抓机制,统筹各站所、镇属相关单位下大力气予以解决,做好政策的讲解与宣传,变“上访”为“下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截止目前,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8件,受理办结信访事件13件。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工作。成立村民议事委员会,积极推行“村民说事+”模式,以“干部+能人+群众”为议事骨干,采取“1+7+X”议事会推选构成模式,建成村民议事委员会52个,共推选出议事会主任52名,议事会成员1354名。村民议事委员会成员围绕民生热点、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正能量弘扬等多方面广泛收集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议事为办理实事72件、化解纠纷56起,发动志愿者参与小区疫情值守100余人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为抓手,坚持三级联动机制,围绕“8个片区8种特色”、“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先秦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振兴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采取“1+5+15+55”的阵地布局模式,在全镇建“所”“站”“基地”“驿站”“点”共101个,确保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作用,形成具有磐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天水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规范运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道德银行”,充分发挥“红黑榜”“光荣榜”作用,探索建立了村民失德行为约谈机制,着力提升村民德治、自治、法治水平,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