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以来,甘谷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高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旗,紧紧围绕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按照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思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即日起,本网特推出“十八大精神在基层”系列报道,综合反映农业、工业、商贸业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期在总结经验,营造氛围,为2013年工作造好势,开好头。
题记:2012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6亿元,同比增长40.0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8亿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03.4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08元,同比增长17.5%。
抓项目 谋全局 推动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甘谷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当好参谋、抓好项目、搞好协调、推进改革”的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责任目标,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科学制定年度计划,跟踪分析执行情况
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准确掌握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全县国民经济预测调控,为县上领导提供准确决策依据,是发改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年度计划制定和执行中,一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在与有关部门及省、市做好充分沟通与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科学确立了年度发展目标,顺利通过人代会审议并下发执行。二是积极与统计部门就我县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沟通,落实“月度监测、季度分析”的工作机制,及时完成全县经济指标上半年及第三季度监测分析,并提出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为县委、县政府把脉经济运行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三是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新动向,重视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为推动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基础。总体看来,全县各项主要指标增长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99亿元,占计划的71.07%,同比增长1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4亿元,占计划的74.79%,同比增长21.9%;元至十一月份,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27亿元,占计划的93.2%,同比增长1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8亿元,占计划的95.43%,同比增长40.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3亿元,占计划的64.8 %,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39.36元,同比增长13.4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80元,占计划的98.88%,同比增长15.5%;万元GDP能耗为2.4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28%。预计到年底,可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亿元,占计划6.22亿元的70.9%,除这项指标完不成计划任务外,其它各项指标都能按期完成。

落实项目工作责任,明确年度目标任务
为了进一步落实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主要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年初,甘谷县紧密与各项目建设单位协作,对今年的重点新建、续建、争取和储备项目工作进行了论证筛选、归类疏理和细化分解,确定建设项目145项、争取项目119项,储备项目93项,签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主要工作目标,一是建立了严格的明责、履责、问责责任落实机制,形成县级领导牵头抓总、部门领导具体负责、主管单位跟踪监管的项目建设格局,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二是修订完善了重点项目责任制手册,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并编印成册送发四大组织领导和责任单位。三是定期不定期进行项目督查调研,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对策,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是5月上旬组织了以“找问题,促进度”为目的专项督查,听取了各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汇报,帮助项目实施单位查找原因、寻找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意见,为全县下一阶段规范项目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强化统筹协调服务,全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甘谷县继续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合理增长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重大政策研究和经济形势分析着力提升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按照 “工作重点早确定、措施对策早落实、重大项目早对接”的工作思路,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9.56亿元,增幅40%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并细化到每个月;要求责任单位根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主要建设项目,保质量促进度。同时,每个月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对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掌握运行特点,分析存在问题,挖掘投资潜力,制定应对措施。一是针对今年任务重、入库难等问题,多次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会,并与统计局一道对未纳入统计的项目加大清理力度,协调企业收集入库所需资料,督促企业积极上报,基本实现应统尽统。二是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针对重大项目投资欠进度的情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保证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县建成、在建、拟建和招商项目情况,实现项目动态跟踪和常态管理。元至十一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8亿元,占计划任务的95.3%。

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筑牢经济发展基石
1、省列重大建设项目。750千伏兰州东经天水至宝鸡输变电站工程,工程设计、监理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全面结束,已完成变电站基础施工;中卫至贵阳输气管道陇西支线甘谷段长38公里,总投资6000万元,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土地清点,完成扫线28公里,开挖管线16.5公里,焊接管道13.2公里,埋设10.8公里,完成投资4200万元。
2、县列重点建设项目。全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45项,总投资27.7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5.52亿元。其中续建47项,总投资11.1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77亿元;新建98项,总投资16.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1.75亿元。截止11月底,县列145项新续建项目共计完成投资15.24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98.2%,其中:98项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1.51亿元,47个续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73亿元。大小沙沟明洞渡槽改造、天定高速公路县城出口辅道、316国道姜维广场至杨赵段道路拓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楼、姚庄渭河大桥拆除重建、姚杨公路改造铺油、新兴镇西沟流域半屲片区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财政扶贫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城区市政设施维护、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示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仲裁庭建设、省级苹果标准园项目、农机购置补贴、中低产田改造、8乡镇畜牧兽医站、草原生态保护、标准化养殖场建设、2011年8所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及文体室建设、中医院住院楼、村卫生室建设、大像山大佛维修、乡镇文化站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两馆一站”免费开放项目、乡镇自动气象站、《甘谷县城总体规划》(第三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安远镇1000吨果蔬库改扩建、新恒达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玻璃工艺生产线、磐安辣椒加工厂扩建、磐安批发市场改建等109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保障性安居工程、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大像山文物保护设施、校舍安全工程、幼儿园、卫生监督所、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交警大队业务技术用房、城区供水管网工程、富强路至渭河南岸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苟家庄铁路桥至渭水峪峡口渭河堤防工程、谢家湾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消防大队综合楼等28个项目按进度计划有序推进。
元至十一月份,全县共向上申报各类建设项目186项,总投资25.96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119项,总投资15.65亿元的156.3%和165.9%,其中已下达和列入投资计划108项,约8.42亿元,预计年底争取到位国家、省市投资将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总投资4351万元的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总投资6543万元的城东区集中供热、总投资763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777万元的姚杨公路、总投资5219万元110千伏新兴镇输变电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的粮食物流中心建设、总投资1412万元的甘谷一中集中连片特困县普通高中改造、总投资1205万元的新兴镇西沟流域整村推进、总投资1000万元的磐安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总投资950万元的县看守所续建、总投资350.57万元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227万元的县急救中心、总投资500万元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总投资700万元的大像山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总投资558万元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总投资306万元的渭济灌区节水改造、总投资214.65万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总投资767万元的金山乡堡子沟流域土地开发整治工程、总投资105万元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博物馆免费开发、动物防疫体系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政扶贫、渭河干流南河至南河沟及牛家湾段治理、城镇详细规划、天宏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万双套鞋扩建、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年产290万双麻鞋及麻编制品生产线、 “千村文化活动示范点”等87个项目已下达投资计划,规模投资3.32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甘肃东部百万亩重大土地开发整治、总投资1050万元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的渭河北山生态综合治理、总投资1528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南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总投资1912万元的上南河至杨赵村段治理工程、总投资680万元的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总投资400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450万元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投资150万元的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总投资300万元的康家滩10万只蛋鸡场、渭河流域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磐安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17所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楼项目、县疾控中心试验楼等21个项目列入投资计划,总规模5.1亿元。城区防洪体系大小沙沟堤防工程、城市安全供水和水质保障工程、散渡河大桥改建工程、清溪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清溪河礼辛乡寨子村至尉坪堤防工程、贾家河流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渭河北岸提灌工程、杨赵渭河大桥、散渡河大桥改建工程、大像山镇富强路道路及排水工程、12个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宏发冰糖厂冰糖深加工生产线异地改扩建、春源食品厂系列豆制品加工等40个项目确定投资意向,总规模约4.6亿元。

规范项目监管程序,投资效益明显提升
始终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等制度来规范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促其尽快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具体实施中,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管理措施,吸收借鉴其它地区项目管理成功经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是实行局领导对口包抓项目制度。按照市发改相应科室分工,由县发改局分管领导对应市发改委相应科室,对项目从调研论证、申报评审、计划管理、开工前期手续办理、建设监管、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负责管理,领导主办科员开展工作,独立承担具体领导职责,直接向局长负责,确保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运行。二是编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为了项目监管更清晰简捷,我们在历年项目管理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从项目调研论证、申报争取、工程设计、审查备案、计划下达、招标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分阶段列出办理事项、办理要求及办理部门等,让各管理人员明白管什么、如何管,提高办理效率。三是建立项目电子档案管理。按统一制式逐项目从申报审批、计划下达、招投标、施工监理、开工建设、进度质量、完成投资、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半月更新,一月汇报”和“现场督查”制度,并采集工程进展影像资料,不断更新电子信息,为领导决策指导项目建设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