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聚焦:
西坪乡:立足发展起点 谋求高位起跳
近日,“走基层.话发展”联合采访组深入距县城45公里的西坪乡采访报道。西坪乡位于甘谷县东北部,西与大庄乡相连,东、北与秦安县相接,南与金山乡相邻,辖区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是国家一级文物人面鲵鱼瓶出土之乡,也是西小河的发源之地。
沿着西坪主干道金西路往东,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在夏日艳阳里显得格外苍翠,这里空气清晰,这里山乡俊美。西坪乡是一个不足2万人的乡镇,对于甘谷这个人口大县而言是个很小的“表示”,但漫山遍地洋溢着的一股股丰收的浪潮却让人分明感到:西坪乡是未来的致富乡——“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面积3.1万亩,小麦、马铃薯、玉米年均种植2.2万亩、1.2万亩、1.4万亩;全乡以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果园面积达5000亩,这些数字只是今年工作的一个里程标志,以后还在不断的扩展中……”西坪乡党委书记张绍军介绍该乡基本情况时,很有自信。

以主打产业为依托,倾力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西坪乡去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250元,今年将以新的发展思路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立足起点,主要以发展旱作农业、林果业、养殖业为主,在狠下功夫打牢基础的前提下,谋求各项工作进位赶超”西坪乡乡长张红菊对记者如是说。今年,西坪乡共调运地膜90吨,在莲花台流域完成双垄沟铺膜3000亩、湾儿河流域完成铺膜2000亩、马家河流域完成铺膜2000亩,全乡完成1.5万亩;按照“集中连片,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要求,先后完成秋春季建园3000亩,其中湾儿河栽植苹果1000亩,郭家湾、红凡沟连片种植核桃2000亩,目前成活率均在90℅以上。

西坪乡武装部部长马顺民一边查看苗木一边向记者介绍本乡的工作经验:“今年,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以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安排部署早!乡上早打算早动员,及时书面通知到户预留地块。同时及时安排各村筹集资金,拉运地膜,乡上积极联系苗木,保证了面积、农资、苗木三到位;二是确保质量高!按照“科级领导抓大点,村干部抓地块,技术员抓培训”的要求,在果树栽植上严格遵循‘一提二覆三圈’的原则,保证栽植质理;三是后续管理好!乡上出资6400多元,购买果树套袋8万条,对栽植的苗木全部采取了保暖措施,同时为了防止病虫害,乡上对郭家湾、红凡沟栽植的苗木全部采取了树干涂白措施,保证了成活率。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全乡共举办果树栽培与管理,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80多场次,受训群众达8000多人次,确实增强了群众种植技能”。

实施“交通活乡”战略 为经济发展“添翼加速”
“一河六沟十条梁”,这是历年来,人们对西坪乡交通现状的真实描写,而在西坪乡境内,仅有金西路是一条唯一的交通干道,金西路正如它的名字,像一条金腰带一直从金山贯穿始终,直接通往秦安,历来是西坪人民与外界来往的唯一“要道”,全乡“四梁一路”以往是人们自以为骄傲的一个词语,但“四梁一路”构成西坪乡交通格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了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偌大的东梁、中梁、冯寨梁、陈家梁像一道道天然屏障,将渴望发展致富的西坪人民距于县城百里之外,全长65公里的金西路因为“梁”多却迟迟未能发挥“金腰带”的作用,反而成了一条仅靠晴天行驶、雨雪天禁闭的“紧腰带”。鉴于此,西坪乡党委、乡政府大力实施“交通活乡”战略,将原来的狭窄的“羊肠道”拓宽成为宽阔的“徜徉道”,将原来靠天行走的“泥水路”硬化成为想走就走的“水泥路”。

“今年,在我乡区域内实施的公路项目3条19.5公里,其中冯寨道路硬化12公里,投资600万元,马家山道路硬化3公里,投资90万元,董堡至马家湾道路硬化4.5公里,投资135万元。截止目前,董堡至马家湾道路硬化已全面竣工,冯寨梁道路路、马家山公路正在抓紧硬化,8月底将全面完成”该乡人大主席王立斌向记者介绍。

“我们为了修好公路,每一条道路确定一名副科级领导具体负责,同时邀请县交通局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对道路进行规划,放线,保证道路建设顺利进行;同时,乡上与工程队都签订了质量保证合同,同时由涉及的村委选举出质量监督小组,严格按照县上提出的高路拱、深边沟、宽路基的要求,检查公路建设质量,并帮助协调解决公路用地、拆迁,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公路建设中,乡上积极协调占地60亩,解决沙源20亩,施工场所用地5亩及水电问题。县交通部门多次到现场指导督促,帮助乡上解决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建好公路的同时按照“分段负责、定期检查、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的原则,加大了对全乡乡村公路的养护力度,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保证了全乡道路的畅通……”,提起当初修建道路,随记者采访的张红菊有介绍不完的工作方法。道路修通了,收入增加了,经济就盘活了!如今,在西坪乡,公路、农路、田间路正在实现全线对接、互通交汇的交通网络新格局,以前的“四梁一路”变成了现在的“四梁多路”, 百姓的出行条件改善了,西坪的活力重新出现了!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突破传统的个体养殖模式,建立新型高效的现代化养殖发展模式,对于一直依赖传统农业种植和小农经济的村落是一个难题,对于改变产业发展结构,寻求新思路、新途径致富更是一个难题。为此,今年西坪乡依托固林项目,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在作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支持新建了占地4亩的颉刘家养羊小区。记者看到,虽然养羊小区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力求设施配备标准化,却是西坪乡新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目标,该养殖小区防疫、消毒设施和免疫监测等设备和环节一样不落。

据养殖场负责人刘贵子介绍,该小区共投资90万元,通过“个人自筹、项目补助、协调贷款”的办法自筹资金45万元,项目补助15万元,循环产业发展补助25万元,乡上积极协调贷款5万元,目前场区建设已全面竣工。记者了解到,针对联户修建养殖小区上养率低,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西坪乡通过上门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动员有养殖经验的致富能人带头发展养殖业。将按照“市场连小区,小区连农户”的模式,带动发展了养羊户20余户,逐步发展,扩大规模,促进群众增收。同时,西坪乡将加大工作力度,在推广养殖小区方面做文章、谋思路,从选址规划、规模布局、功能设置、圈舍建设、水电路配套等方面深入研究,制作规划图纸,确保全乡养殖小区建设上质量、高标准、有规模。
大力推进全乡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建设不放松
记者在西坪乡石坪村看到,因农村沼气的推广让这里的人们充分享受了“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幸福。刚从地里回来的农民石转蕊对记者说:“城里人有煤气灶,天天花钱灌煤气,太花钱了,我们用沼气,和他们一摸一样,不花一分钱”。

“2012年,西坪乡共完成沼气建设130口,涉及马家山等5个项目村,已完成浇注130口,三改125户,完成装料92口,产气75眼。同时创建石坪、陈家湾沼气后续服务网点2处,示范提升了马家河等4个服务网点工作水平”乡长张红菊介绍说,我们要求建设上突出“三严”——严格标准,严把质量,严查物资发放;管理突出“四到位”——培训宣传到位,跟踪访视到位,责任考核到位,报酬落实到位;创建示范五提升——新办公阵地面积提升,办公设施水平提升,软件资料建设提升,沼气配件物资数量提升,日常管理力度提升和经常性后续服务水平提升”。

“石坪村不仅是沼气能源建设示范村,还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小城镇建设示范点”该乡人人大主席王立斌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建市场、活商贸、抓产业、促增收、重民生、保和谐’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采取项目筹资,社会投资,群众自筹的筹资方式,不断改善小城镇基础面貌,今年先后投资200万元,兴建商铺50间3500平方米;投资36万元,硬化路面1000米,投资36万元,完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石坪村综合文化广场一处,同时民间投资80万无,兴建面积 1200平方米庙儿口文化展览馆一座,小城镇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东西扩展,南北延长”布局,依据小城镇建设“五纵十一行”的总体规划,西坪乡2012年将继续向南扩展300米,将小城镇建设与异地搬迁项目相结合,计划投资197万元,兴建设商住楼73栋4500平方米,完成免家咀组73户群众异地搬迁,投资75万元,硬化巷道1.5公里,同时借助东北人饮工程的实施,全面解决小城镇供水问题,通过不断扩大小城镇规模,努力将西坪乡小城镇建设成为商貿流通中心集散地。

在石坪村采访时,该村支部书记马耀平向记者介绍了该村村阵地建设。今年,石坪村被列为市级党建示范点,按照“修阵地、强基础;建市场,活商贸;抓管理,促服务”的创建思路,投资3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32万元、整合资金4万元,新建面积300平方米二层砖混办公阵地一处。并按“六室八有”要求,投资2万元,为各室全部配备了办公设施,制作了制度挂牌,实现“八有”有标准。同时,投资20万元,硬化文化大院1500平方米,衬砌围墙长136米,配备体育设施2套12件,并进行绿化、亮化,真正建设成为一处党员干部活动的大课堂、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服务广大群众的好阵地。
据了解,西坪乡完成湾儿河、陈家湾改扩建阵地2处,完成四方咀、海子湾两村阵建设围墙50米,硬化大院300平方米;投资4万元,为红凡沟、郭家湾、马家河、冯寨、莲花台、四方咀、海子湾购买办公设施二组18套,使村级办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