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书记访谈:
马福胜:“四下功夫”添动力 “整乡推进”求突破
谢家湾乡位于甘谷县西北部,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如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谢家湾乡党委书记马福胜。

记者:谢家湾乡是我县西北部干旱山区,乡上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
马福胜: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从全乡实际出发,依托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项目,下大力气改善民生、服务于民,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形势。按照“川区抓蔬菜、浅山抓果品、全乡种玉米、村村搞养殖、户户有劳务”的发展思路,全乡种植双垄沟播地膜玉米18800亩,地膜穴播小麦13450亩,发展以大道坡为主的果园建设11250亩,新建养殖小区3处,年输转劳动力 5825人,为群众增产、增收、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记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乡上是如何做的?
马福胜:自2008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以项目工作为龙头,最大限度地把基础做实,把产业做大,把环境做优。2010年、2011年在全乡26个行政村中的24个山区村实施了西北人饮工程,使受益区内的所有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全乡共实施水泥硬化道路14条26.43公里,砂化道路87公里,农路63公里,盘谢公路、谢家湾至沟滩村铺油改造20.3公里,预计8月初姚杨公路谢家湾至姚庄段23公里可实现铺油改造。近五年共兴修梯田38454亩,加快了梯田化乡镇的建设步伐。通过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吃水难、行路难和耕地难问题。

记者:“双联”行动是全省的一件大事,乡上是如何结合实际推动的?
马福胜:我们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八大工作任务,主动配合省市县联系我乡的9个单位260名干部,对帮联的25个行政村414户贫困户制定了贫困村发展规划、特困户致富计划和干部职工帮扶打算。共帮助16个村实施片带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政策宣讲18场次,技术指导34次,提供致富信息127条、化解矛盾纠纷15起,真正使“双联”工作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破解发展难题的德政民心工程。

记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直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乡上对这方面有哪些做法?
马福胜:我们按照“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靠责任,抓作风促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乡村干部工作实绩与过失登记制、包片干部联系村户责任制、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督查考核管理制等十多项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干部作风、打造了廉洁、高效、团结、务实的政务新环境,为建设乡风文明、生产宽裕、生活富裕、和谐美好的新谢家湾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