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
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共甘谷县委书记 王子生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坚决态度,标志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甘谷县紧紧围绕如何贯彻执行好四项监督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一核心,通过坚持标准抓导向、推行差额抓民主、畅通渠道抓监督、强化措施抓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展其才的用人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坚持“三个标准”,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甘谷县始终坚持三个标准不动摇。一是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的政策标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严格遵守党委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干部选用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党管干部力度。凡提拔的干部必须以相关单位党组织推荐意见为前提,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情况为依据,研究干部有关事宜做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两看两重”(看实绩、重能力,看品德、重公论),既看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的情况,更看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确保选用干部德与能并重,勤、绩、廉并举。三是坚持面向基层、注重一线的选拔标准。关心关注基层干部,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重视关怀长期扎根基层、埋头实干的干部,注重选拔在偏远山区、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2009年以来,共选拔在基层一线工作和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135名,占选拔总数的92.8%。
二、突出“五个注重”,全面推行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工作
2009年10月以来,在公务员管理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全面推行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共差额选拔科级领导干部87人,占选拔总数的75.7%。差额选任工作中,突出了“五个注重”。一是注重政策规定。严格执行 “五动五不动”、“三提三不提”规定,根据岗位空缺、班子运行情况,在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干部调整配备动议,动议只提选拔方向、选拔标准和选拔要求,不提具体人选。二是注重程序原则。严格按照调整动议、差额提名推荐、重要事项审查、发放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任前公示、廉政谈话、发文任职等程序进行。三是注重扩大民主。每个岗位按1:2的比例推荐出2名差额初步提名人选,经县委“五人小组”会议研究后,同时被确定为同等条件的差额人选进入差额程序,直至县委常委会议差额票决。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四是注重信息公开。推荐和考察中,对拟推荐职位职数、任职条件、拟任职位和考察对象、考察组人员、考察时间、考察纪律,通过发放通知和预告以及在党建网上公布等方式,全面公开,增强了干部选用工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五是注重管理培养。对差额选任中落选的干部,通过列为科级后备干部、调整工作岗位、造册建档备案,进行重点管理、重点培养、重点使用。截止目前,差额落选的87名干部,列为科级后备干部47人,平职交流到重要岗位32人,已提拔8人。
三、畅通“三个渠道”,全面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有效的监督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关键,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保证。甘谷县积极拓宽和畅通各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开展了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一是执行规定,自觉接受上级监督。研究调整干部前,按照干部选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的规定,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汇报拟调整配备方案。表决时,邀请市委组织部领导列席会议,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讨论决定后,及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同时,定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自查,并上报自查结果。二是尊重民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拟提任干部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通过“两拓宽、两延伸、一延长”(将任前公示拓宽到有线电视、党建网或远教网,延伸到所在社区、重点村,延长公示时间),实行任前“五公示”(机关大院公告公示、所在单位发函公示、电视台新闻公示、网站网络公示、重点村社民意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网民的监督。三是健全制度,切实加强自我监督。近年来,我们从提名、考察、任用等环节入手,完善了全程记实、重要情况审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自我监督。经民主测评, 2009年度干部选拔任用、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的“满意”率分别为99.32%、98.98%、98.98%。
四、强化“三项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紧紧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一是突出重点,不断扩大提名民主化程度。把改进提名方式作为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化程度的切入点,通过“五种提名”方式(县委全委会议提名、县委“五人小组”会议集体提名、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投票提名、有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投票提名、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提名),坚持 “三个结合”(会议投票提名与个别谈话提名、基层单位提名与领导干部个人提名、推荐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结果及表彰情况等相结合),做到具有知情权提名主体的全覆盖,确保了提名工作的广泛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是严格考核,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健全完善综合考核办法,坚持把工作日志、实绩档案和民情日记等平时考核办法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奖惩力度,激励干部干实事、办好事、创先争优,保证了考核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2009年以来,17名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45名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干部被调整交流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对2个工作滞后的班子成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个配合协调上有问题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对24名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和通报批评。三是统筹谋划,严格执行有关干部政策。根据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干部政策,全县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改任非领导职务50人,提前退休109人。同时,坚持“满编不配、超编消化”的原则,对因乡镇职能转变超配的28名科级干部一次性进行了消化,消超编任务基本完成。对51个县政府部门党支部的设置规格进行了规范,对6个拟撤并单位的13名领导班子成员提前进行了消化调整。
五、几点启示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也是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尺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归根到底就是要把选人用人的标准、选人用人的程序以及选人用人的结果明明白白地公开在群众面前,把群众路线真正贯彻到选人用人全过程。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树立良好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群众公认为标准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干事创业、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近年来,甘谷县积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在干部任用中大力提倡选拔“五种”干部的用人导向,即注重选用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干部,长期在基层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推动改革发展的干部,勇挑重担、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干部。目前,这“五种”干部已成为推动全县发展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选准、用好了干部,就能够凝聚党心、鼓舞人心,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是必须建立科学制度,健全管用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坚持用制度选人,是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要手段。因此,要选好人、用好人,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和工作制度,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近年来,甘谷县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方面的制度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选任工作程序,使选任方式更加民主、程序更加透明、结果更加公正。
三是必须接受广泛监督,保证科学决策。选人用人工作,社会广泛关注。因此,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扩大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民主,改进群众参与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自觉接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受理,认真调查核实,反映问题属实的,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属实的予以澄清,以体现对党的事业和干部的高度负责。同时,要定期对信访举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性问题,研究提出有效的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建议和措施,增强干部选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推进用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