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传达学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和宗教工作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的成效,研究部署重点任务。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马廷礼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和兰州市、天水市、临夏州、灵台县作了交流发言,举行了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牵头市(州)任务交接仪式。

马廷礼充分肯定了我省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我们始终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服务国家战略必须承担起的政治责任。一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环境明显改善,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有效解决,民族宗教界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全省民族宗教领域保持了和谐稳定局面。

马廷礼指出,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时俱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一要从历史视角、现实视角、未来视角,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理解。二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践行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族工作使命。三要正确处理民族工作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深入理解“同”和“异”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处理“同”和“异”要讲辩证思维。四要有效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存在的认识“浅”、教育“缺”、创建“虚”、执行“偏”、领导“弱”方面的突出问题,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植根于心灵深处。

马廷礼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提升“导”的工作水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首要任务。推进宗教中国化,必须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一要弄清楚“导什么”的问题。要往依法治理轨道上导,强化国好法大;要往和谐宗教关系上导,倡导团结包容;要往现代文明方式上导,崇尚科学文化。二要解决好“怎么导”的问题。推动宗教中国化,要把握方向性,体现时代性,提升适应性,使宗教更好地与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三要搞明白“谁来导”的问题。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各级党政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领导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宗教团体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马廷礼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着力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民族宗教工作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宗教领域的具体化。一要把好建章立制这个前提,坚决贯彻中央要求,聚焦解决现实问题,着力堵塞管理漏洞,做到有法可依。二要抓好依法管理这个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做到执法必严。三要营造法治环境这个关键,一头抓各级领导干部,一头抓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到有法必依。

马廷礼强调,要坚持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夯实责任、防范风险。民族宗教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要特别坚定,旗帜要特别鲜明,行动要特别坚决。一要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扛起来、把督导强起来、把纪律严起来,让民族宗教工作真正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要强化底线思维,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坚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以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把安全发展贯穿民族宗教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三要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属地责任、理顺体制机制、配强工作力量,不断提升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水平。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