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兰州讯(记者邱暄美)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开展长期性战略合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双方未举办现场签字仪式,采用文件邮寄汇签形式完成协议签署。
据介绍,我省与中国社科院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特别是2009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甘肃基地”揭牌成立后,中国社科院在甘肃开展了大量的国情调研,许多研究人员来甘肃调研,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为甘肃发展建言献策;甘肃也多次接待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和专家来甘调研,邀请专家作宣讲报告和学术交流。此次我省与中国社科院决定开展长期性战略合作,是新一届省委实施开放开发战略、谋求合作共赢、促进甘肃发展的一个实际举措,也是中国社科院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步骤和服务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腾飞的重要途径,双方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磋商。去年春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在北京会面,就院省长期合作达成共识。此后,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深度对接共同协商讨论起草了协议书。
协议认为,中国社科院需要借助甘肃研究资源的优势,拓宽研究视野,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发挥主流文化思想阵地、思想库智囊团和最高学术殿堂的功能作用;甘肃需要引入中国社科院坚强的智力支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甘肃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实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协议确定了双方合作的原则和重点。根据协议,中国社科院和我省将以国情调研、课题研究、咨询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重点,开展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长期性战略合作。通过双方的战略合作,使中国社科院的人才优势与甘肃富集的文化研究资源相结合,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繁荣和发展;使中国社科院的智力优势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中国社科院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促进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更加科学、实际、直接的决策参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高层次合作平台,全面提升甘肃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水平。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国情省情调研,尤其要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甘肃省基地”的建设;共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甘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在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循环经济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大省建设等重要领域的战略平台和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建设方面共同确定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中国社科院将指派专家对甘肃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进行业务和学术指导,支持甘肃社会科学界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提升甘肃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水平,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社科人文交流和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甘肃学术文化对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甘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以学者互访、挂职锻炼、学习进修为主要内容,共同探索和创建人才培养和科研交流机制。
协议明确了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对接院省合作日常工作。双方将通过实施重大战略问题联合攻关课题、“西部之光”计划、加强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甘肃基地建设、建立中国社会科学报甘肃记者站等实际步骤,将战略合作落到实处。中国社科院将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综合研究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加强与甘肃各方面特别是社科界、文化界的合作,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全球大视野、全国大背景展开对甘肃全面深入的重点研究,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