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程”规划文化大省建设新蓝图
李含琳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今后我省文化大发展的五项具体工程,即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和文化体制创新工程。这“五大工程”,是对我省文化大发展规划的新蓝图、新目标和新希望。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政策导向和实践上向“五大工程”聚集。
“五大工程”对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战略部署。在我看来,重点是要实施文化资源开发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两大战略。具体来讲,一是树立超常规、跨越式的文化产业发展观,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二是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要素的市场化组合与集聚,扩大文化消费。四是充分发挥已有人才作用,吸引高精尖人才、优秀团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大省建设。五是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特别是将已有文化品牌和产业做大做强。六是围绕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努力建设高层次的文化园区。
“五大工程”确定了我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一重点,既符合国家对甘肃的文化定位,又与甘肃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相吻合。具体实施中,一是要确定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要开展好文化、文物资源清查和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健全文化资源库和文物名录数据库。三是要以丝绸之路、敦煌及民俗文化为核心,实施古籍保护计划和整理出版工程。四是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五是要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六是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五大工程”为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强保障。结合目前我省出台的相关文件内容,这些保障条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措施办法。二是继续强化政策保障。要落实好公益性文化保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各项扶持政策。三是加快完善法律保障。加大文化立法和文化执法的力度,构建良好的文化法律环境体系。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