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项目:文化发展的新支撑(图)
(2011-11-22 7:44:26)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我省各地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报记者李小龙

  本报记者 张 倩

  当项目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时,将会释放怎样的能量?

  且看——

  一座座大剧院、文化中心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普惠百姓,一个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涌动生机……

  这,正是我省贯彻落实“发展抓项目”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文化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新景象。

  近年来,我省强化文化项目建设,将文化项目作为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和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项目,有力地推动全省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加速提升。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产业项目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壮大。

  项目,已经成为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撑。

  重大项目,引领文化发展新方向

  今年6月,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位于黄河之畔的甘肃大剧院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

  颇具现代气息的甘肃大剧院,为各种精彩的文化艺术搭建了非凡的展示之地,更为普通百姓品味“文化盛宴”提供了绝佳的观赏之所。

  2006年11月,为解决制约我省文化建设和会展产业的瓶颈难题,提升省会兰州的城市品位和龙头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发建设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项目。被称为“一号工程”的这一项目,成为甘肃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投资规模最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投资3.5亿元的甘肃大剧院,拥有1500座的大剧场、多个中小型会议厅和小剧场、报告厅、国际会议厅以及14个市州的分会议厅、地下市民休闲广场等,运用了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智能控制等领域的高端技术。自6月底进行首场演出——“甘肃省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后,已经有《敦煌韵》等多台歌舞剧在此上演。进深24米、开间61.4米的开阔大舞台,崭新舒适的流线型座椅,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无论是演出者,还是观众,在这样一流的场所,都能找到向往已久的全新感受。

  而甘肃大剧院的建设,只是我省狠抓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有重大项目做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围绕夯实文化设施基础、壮大文化产业的目标,我省注重发挥重大文化项目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实施了以甘肃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

  投资3000多万元的“金城第一戏楼”于去年8月正式落成,弥补了我省缺乏专业戏曲舞台的空缺,成为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天津滨海新区,读者新媒体大厦建设工地如火如荼,于去年5月开工奠基的该大厦,标志着读者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读者集团自此将拓展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向动漫和影视产业进军。

  作为我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甘肃新华书店集团沙井驿物流园于去年6月开工,将建设高科技印刷产业园区和现代出版传媒产业研发基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闻出版产业集群。

  斥资1.054亿元的兰州黄河剧院重建工程目前土建主体已经完成,建成后将成为集大型会议、歌剧、话剧、戏曲多功能演出、电影放映、群众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中等剧场,丰富群众的文娱生活。

  ……

  在这些重大文化项目中,既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涉及动漫、数字出版、网络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产业项目。此外,列入《甘肃“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张掖路传媒大厦、甘肃影视基地、张掖丹霞文化产业园、悬臂农家体验与运动休闲文化产业园、黄河三峡实景演艺项目、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等12类(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都在加紧实施或抓紧筹备之中。

  按照“支撑发展抓项目”的思路,从2008年起,省上还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我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助,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3年来,累计给71个项目资助约2747万元,拉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今年,省财政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000万元,同时,重新修订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丰富了扶持方式。目前,2011年专项资金初审工作已经完成,已从85个申报项目中初步筛选出46个。

  一批社会影响广泛、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运营,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50亿元,“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速达14%。

  惠民项目,夯实公共文化之基

  国庆长假期间,家住兰州市西固区的李杰,度过了很有意义的“文化假期”:到省图书馆听免费的讲座,去省博物馆看免费的展览,还在公园免费游玩了一天。“现在这些地方都是免费,想去就去,感觉不错。”这样的假期,让李杰感到很充实,很“文化”。

  事实上,不仅仅是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随着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阵地拔地而起,各具功能的公益性文化工程广泛实施,我省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在大力推进重大文化项目的同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我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强力推进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连续多年,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为民兴办的实事。

  乡镇综合文化站被看做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有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了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计划。截至目前,2009年之前下达的49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已全部建成,2010年下达的481个项目将于今年内全部建成。仅此一项,除中央补助资金外,省级和地县配套资金就达5500多万元。

  从2008年起,我省实施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共有134家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占全省总数的84.81%,免费接待观众逾千万人次。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年底前,我省所有文化馆、图书馆也将实行免费开放。

  为解决乡镇图书馆(室)藏书贫乏、购书经费短缺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我省还实施了“送书下乡”项目,共向全省56个县级图书馆、479个乡镇文化站配送图书1416套、318万册,总价值722多万元。

  在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基本设备配备项目也在积极实施当中。33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9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基本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

  而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民生文化工程项目,目前已成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知名品牌。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已完成411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覆盖,覆盖率达95%;农家书屋1.49万个,覆盖率达88%。

  与此同时,“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千台大戏送农村”等一批公益文化项目,把文化送到了家门口,让老百姓不出门就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公共文化各综合性项目的建设经费超过20亿元,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多形式、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园区项目,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的风暴开始席卷全球。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甘肃在文化创意领域理应不甘落后,顺势而上。

  2009年7月,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悄然而生,这个集合各专业力量,借鉴国内先进经验,结合甘肃本土特点,经过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而精心打造的甘肃第一个创意产业经济园区,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排头兵。

  目前,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已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有望形成融合艺术创作交流、艺术品买卖、艺术品展览展示、艺术沙龙营造、三维创作、多媒体研发应用、动漫设计、艺术表演及娱乐、视听艺术鉴赏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创意产业平台和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

  相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包含着文化创意、会展、演艺、印刷出版、互联网、广告、影视、动漫游戏及其衍生品行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如何使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多年的实践证明,抓好园区建设,必能使之成为人才高地、政策高地、项目高地,从而实现非均衡发展的战略聚集区。基于这一认识,在抓文化项目建设时,我省坚持“产业聚集抓园区”的思路,结合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以园区(基地)为聚集地,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园区(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兰州、庆阳、金昌、嘉峪关、酒泉、天水等地也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园区(基地)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类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园区(基地)的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据介绍,文化部在我省先后命名了4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在全省命名了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基地)涉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文物仿制、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同时,我省提出以建设“三园一带”(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为重点,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敦煌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武威雷台天马文化产业园、天水麦积山汉唐陶艺基地、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效益。庆阳的香包产业年产值已达到了1.5亿元,而5年前这一数字仅为6000万元。敦煌文化产业园也已聚集了268家文化经营单位,年实现经营收入过亿元。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战略之一。犹如竞发的千帆,承载着重任的一个个文化项目,必将在文化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激荡出新的景象。


相 关 新 闻

·甘肃省五年投百亿元推动文化大发展·清水县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组图)
·天水市文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在秦安县调研(图)·天水市文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在武山县调研(组图)
·天水市文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在甘谷县调研(组图)·广州性文化节开幕受热捧(组图)
·第九届广州性文化节开幕(组图)·甘谷重视文化产业基础性工作(组图)
·市委调研组赴麦积区专题调研文化建设工作(组图)·市文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组在秦州区调研(组图)

最 新 图 片
甘肃特大校车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数官员被停职(图)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11月7日至9日在金昌调研(图) 新闻出版总署与省政府签订促进甘肃出版业发展协议 中央宣讲团在甘肃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图) 中央电视台甘肃记者站正式成立(组图) 中共中央决定:欧阳坚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甘肃新闻
·项目:文化发展的新支撑(图)
·专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孙伟
·全面开创甘南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组图)
·甘肃旅游遭遇“冬眠”之惑 淡季太长太淡
·兰州男子夜盗车牌被视频监控“现场直播”(图)
·张掖被授予“全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
·甘肃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在兰州奠基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陇南调研
·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作汇报会在嘉峪关召开
·栾克军当选张掖市市长
·康军当选酒泉市市长
·甘肃省首期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举办
·甘肃省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统考将于明年1月2日举行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调研组来甘调研
·“引洮一期”进度加快 明年9月全线通水
 文化历史
·媒体发布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组图)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拍出1.3亿 创其拍卖纪录
·美国国务卿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历史真相(图)
·徐悲鸿画作《九州无事乐耕耘》以1.5亿起拍(图)
·斯大林对中共认识转变: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1988年北京首次选美纪实:内部评出却从未公布(图)
·林彪被选定为接班人后为何仍不满意?(图)
·李克强同志的知青岁月:插队“帝王之乡”(图)
·胡乔木:毛泽东对张闻天怨恨较深
·揭秘:毛泽东为何选择华国锋(组图)
·邓小平谈毛泽东:1957年以后错误越来越多了(图)
·张国焘叛逃始末:面见蒋介石时奴颜婢膝
·斯大林时期苏联大清洗:苏共一半成员被逮捕
·“九大”前林彪:女人当政 国家就要乱
·文革结束后华国锋为何继续批判邓小平(图)
 博 客
·烟雨阁:雾里看世界(组图)
·天水,入冬天气暖融融(组图)
·佟家宝:小鸟的晚餐
·烟雨阁:柿子鸟(组图)
·秦野:鸡冠花(组图)
·陇上人家:花开花落(图)
·立方水韵:冬秀和谐园(图)
·北京八达岭长城(组图)
 播 客

·被蚕食的母亲河
·视频:央视寻宝走进天水(下)
·视频:央视寻宝走进天水(上)
·名城古韵 流光溢彩
·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
·秦州大宅门(三)
·“唱响中国”获奖歌曲(音频)
·秦州大宅门(二)
 娱 乐

·山东潍坊冬日街头现比基尼走秀(组图)
·刘嘉玲贵气深V现身 性感不输年轻洋模(组图)
·14位候选亚姐泳装见传媒 施熙瑜称比赛内定胜负
·全球生态旅游小姐总决赛落幕 各国佳丽性感PK
·Makiyo爆乳出席内衣秀 畅聊家庭观自言保守(图)
·萧蔷穿爆乳装现身 胸贴外露不慎走光(组图)
·高晓松正式回归评委席 感谢社会宽容能重新就业
·央视取消春晚最喜爱节目评选 称评选与实际不符
·干露露真空上阵拍写真 长发遮体若隐若现(组图)
·袁艾菲蕾丝装爆奶站台 狂秀32C上围进帐百万元

 社 会
·河南信阳女子实名举报官员强奸续:疑犯被刑拘
·安徽两女生教室服毒留遗言:如果我死怪数学老师
·重庆一中学原校长涉受贿37万 曾被评为骨干校长
·教授怒斥团委组织学生请假护明星 感叹世道变了
·中国科学家发现生物大灭绝真相 成果登《科学》
·专家称市场所售壮阳药超八成假货 被曝添加兽药
·河南宋基会高层多为高官老总 投资换捐赠成模式
·6岁男孩捡破烂养活卧床父亲 称没有爸爸会害怕
·父亲用体罚教育后代遭质疑 4个孩子3个考进北大
·法院澄清警车内擦鞋 擦鞋师傅主动提出不用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