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记者王朝霞 实习生张建伟)针对我省东西跨度长、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实际,我省探索不同地域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基础好的兰州、金昌等地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条件差的中东部县区着力夯实基础,发展快的河西县区在改善生态上找突破,全省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之路。
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根据不同地区基础条件,科学确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任务和措施,省上确定在不同区域试点布局,各试点单位在建设中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去年我省确定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市,兰州市抓住“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特点,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路子;金昌市发挥工业增加值比重大,金川集团公司等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城郊农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嘉峪关市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支撑,促进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化路子。据统计,3个试点市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22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个试点县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探索不同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思路。瓜州、山丹、民勤县立足地处沙漠戈壁、生态脆弱、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重点探索沙漠戈壁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泾川县把中心村建设作为着力点,走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新农村建设之路;会宁、陇西、武山等县改善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探索干旱地区国扶贫困县新农村建设之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夏河县实施农牧互补等工程,探索藏区新农牧村建设路子。通过不同试点措施,11个试点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933.1元,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试点前的161.5元缩小到了11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