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甘肃省粮食购销60年回顾
(2009-9-16 9:21:00)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历史性跨越:从统购统销到放开市场

——我省粮食购销60年回顾

  开栏的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粮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把解决群众吃粮放在民生之首。建国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苦干实干,我省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粮食市场“群英荟萃”,品种丰富,极大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粮食的不同消费需求。

  为了展示建国60年来我省粮食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即日起,本报将刊登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省粮食工作走过的不平凡的历史,翔实记录我省粮食工作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以飨读者。

  统购统销、合同定购、稳购放销、保量放价、“双轨制”、“四分开一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这就是甘肃粮食购销工作60年历程的代名词。如果行外人一时看不明白,请再看:稍微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学生上大学,工人被招工,人口迁移,户籍变动,一个必经的步骤是办理城镇粮油供应证。而现在都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广大城乡居民想吃什么粮食就能买到什么粮食,进城务工人员再也不会为一日三餐的米面发愁。这一切都是甘肃粮食流通自我否定式的不断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如省委书记陆浩所评价的:“粮食流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统购统销30年:保民生功不可没

  1949年7月26日,在解放甘肃的隆隆炮声中,省粮食局与甘肃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前身)同时成立,新中国的甘肃粮食事业从此开始。

  甘肃解放初期,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当时省城兰州驻有部队、省级机关及接收过来的工厂与机关人员5.3万,牲口7000余头,而国库存粮每人不足2公斤。为了稳定市场、平抑粮价、保障军需民食、安定社会秩序,省粮食局立即投入到了征收1949年度公粮、军管面粉厂、收缴原国民党机关存粮、集中抛售粮食等工作,很快稳定了粮食局势。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对粮食的需求量剧增。为了妥善解决粮食问题,中央在全国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粮食部门一边执行中央的方针,一边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具体办法,实行了“定产定购定销”、奖励收购、“一定五年”、征购包干等办法,使这项重大的变革得以成功推进。1953年至1984年,全省累计农业税实征公粮61亿公斤,占到了城镇居民和受灾农民35%的用粮。

  由于自然生产条件严酷,甘肃长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平衡省内缺口,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1960年起,开始从新疆、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18个省区大量调入粮食。省委在生活安排领导小组下设粮食调运办公室,加强对调粮工作的领导。1961年,进疆调粮人数多达7000人,汽车1069台。70年代初,甘肃连续受灾,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甘肃的困难,专项调拨了大量救灾粮款。为了尽快运回救灾粮,全省先后抽调410多名干部、组成7个工作组,分赴11个省区和港口催调粮食。1960年至1985年,全省累计调入粮食77.85亿公斤,占全省供应量的一半。为了保证及时调入省外粮食,省市县粮食部门派人长年奔波在外,在调出地蹲点协调发运、解决争议。甘肃调入的粮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的。1970年以后,调入的进口粮大幅度增加,约占调入总量的70%至80%。为了及时调入进口粮,我省在连云港、秦皇岛等港口设立了接运站。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粮东调”显神威

  1985年,国家取消了粮食统购政策,改为合同定购,省际间的粮食指令性计划调拨也随之取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等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甘肃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1983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50亿公斤,达到了53.95亿公斤。国务院把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纳入“三西”建设计划以后,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地位迅猛崛起,成为甘肃最大、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商品量达到6.5亿公斤左右,1985年时占到全省定购量的80%。受省外调入取消、省内商品粮源能够基本满足、东部缺粮西部余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省粮食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以“西粮东调”为代表的市际间、县际间、甚至乡乡之间的平衡调拨上。从1985年至2000年,全省共收购粮食225亿公斤,销售粮食214亿公斤,既解决了歉收年的供应困难,又解决了丰收年的卖粮难。

  这一时期,粮食人保供稳市的诸多亮点,仍然记忆犹新。1993年12月,受南方粮价暴涨的影响,我省粮食价格出现波动。省粮食局采取了8条平抑粮价、稳定市场的措施,春节前一次性从河西突击调出5000万公斤小麦、投放150万公斤食用油,保证了兰州、天水等重点城市和农村灾区的供应。先后4次为受干旱、洪暴灾害群众供应粮食2.5亿多公斤,满足了灾区群众口粮供应。

  进入新世纪:五重手段确保粮食安全

  2001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粮食销售完全市场化。2004年,顺应全国粮油市场化的新形势,我省同步放开了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放开了粮食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完全实现了市场化。

  时下,当人们漫步在超市、在“放心粮店”、在粮食市场,琳琅满目的粮油品种应接不暇,有的人产生了粮食工作不再重要的误解。对此,粮食人的见解是很豁达的。记者采访中,不少粮食职工说:粮食作为“宝中之宝”,重要性在于任何人离不了粮食,粮食人最大的心愿、最欣慰的就是人们把粮食淡忘了,把粮食部门淡忘了,这样才算把粮食工作做好了。但是,全省粮食部门居安思危,保障全省人民粮食消费安全的弦一直绷得很紧,这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使命使然。

  这几年,全省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奋斗目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配置粮食这个社会性、基础性资源,不遗余力地为全省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手段一:建立粮食应急预案和预警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行情变化,科学分析判断价格走势,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经省政府批准,制定了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规定,为特殊情况下政府粮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手段二:建立省市县三级粮油储备体系。为确保省级储备粮油的储存安全和使用有效,将省储粮油全部存放到了仓储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企业,实现了“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为了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的要求,市县储备粮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明显加快了进度。

  手段三:建立省际间粮油购销协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粮食总产近几年基本稳定在80亿公斤左右,接近了总需求,但同时品种结构性矛盾凸显了出来,种的不吃、吃的没种。针对这种现状,粮食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有关省洽谈建立粮食购销协作关系,目前已与河南、新疆、山东、黑龙江、青海等省区建立了战略协作框架下的粮油购销协议,稳定了购销渠道。购,就是购进省内每年急需的20亿公斤优质专用小麦(占总消费量的45%)、5亿公斤优质大米(占总消费量的95%以上)等,弥补口粮消费缺口;销,就是把省内生产的啤酒大麦、制种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经济型粮食作物运销出去,从而把保证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与支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机的统一了起来,为农民增收出了力,为新农村建设尽了责。

  手段四:建立粮食市场体系。已有1个省级批发市场、8个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200多个县以下初级交易市场,在引导消费、调节供求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手段五:大力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把发展多种粮食收购主体、促进平等公平环境的形成,作为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的重要环节。出台了在粮食流通领域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粮食收购主体的发展;指导国有粮食企业积极适应新形势,实现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确定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在培育省内多种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同时,吸引大量的省外粮商来我省开展粮食贸易。

  这里撷取几个运用新的机制调控全省粮食购销的片断。2000年至2004年,筹措、供应退耕还林(草)补助粮14亿公斤。2002年,借供2000多万公斤粮食,安排张掖等地受灾群众的生活。2003年非典时期,在粮油涨价波及我省、兰州面粉货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外松内紧,沉着应对,使涨价控制在较低幅度,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抑。2007年底,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防”的决策,根据省长徐守盛指示,在春节前组织了40天的粮食收购“战役”,公开竞价销售小麦1.35亿公斤、食用油2000万公斤,保证了供应,稳住了库存下降的不利局面。2008年,在抗击5·12特大地震中,调运、加工抗震救灾粮0.925亿公斤,按时供应给了138.8万“三无”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灾区群众手中。


相 关 新 闻

·清水县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组图)·陕西部分粮食补偿款流向不明 村民讨说法受威胁
·天水市将全面启动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组图)·省政府召开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动员视频会(图)
·全市粮食工作会议召开 赵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组图)·甘肃省力争今年粮食总产900万吨
·天水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百万吨·千万斤中央托市粮入储甘谷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粮食产业发展概述·“粮食时装”展现粮食深加工魅力(组图)

最 新 图 片
甘肃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图) 甘肃省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 陆浩颁奖(组图) 《甘肃日报》创刊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召开(组图) 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在珠海考察(图) 9月4日,甘肃省党政代表团赴粤考察(组图) 甘肃·香港合作发展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图)

 甘肃新闻
·甘肃省粮食购销60年回顾
·甘肃积极筹备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
·“风光”无限大陇原——甘肃能源建设60年剪影
·兰州盐什公路发生山体滑坡 3人遇难(图)
·截至9月14日12时,甘肃累计确诊甲流病例189例
·庆阳弘扬农耕文化 促进农业文明综述
·兰州山体滑坡已有3人死 救援正在进行(组图)
·千里陇原一日还 60年来甘肃铁路建设发生惊人巨变
·咸辉会见耶鲁大学教授郑同章一行
·石军强调:安全生产的弦时刻不能放松
·兰渝铁路陇南段进展顺利 完成投资14.89亿元
·甘肃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图)
·新版《西游记》甘肃开机 沿用老版主题曲(组图)
·甘肃省安置纯农户零就业毕业生就业审核工作基本结束
·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在定西市召开
 文化历史
·蒋介石是如何斗倒汪精卫的:一山不容二虎(图)
·最早发现毛泽东有雄才伟略的人是谁(图)
·蒋经国在台湾对毛人凤的最后一击
·1979年中美建交 邓小平旋风席卷美国(图)
·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命运的转变(组图)
·兰州解放60周年纪念特刊(组图)
·解秘:谁劫走了秦俑坑内的巨量兵器(图)
·李先念:从乡村木匠到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兰州战役电文完整公布(图)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毛泽东没有想到的胜利(图)
·激战珍宝岛:中国勇士浴血拼斗坦克群(组图)
·鲜为人知的尼克松下台后1976年访华内幕
·1967年中国首颗氢弹爆炸:大胆采用轰炸机空投
·中国不惜代价援越抗美 32万军队陆续参战
·1959年人民大会堂见证新中国建筑奇迹(组图)
 博 客
·白峰:游天门山(组图)
·华灯溢彩盛会浓(组图)
·镜头带您赏花牛苹果(图)
·胡国靖:构建和谐社会赋
·外国客人参观“花牛”节
·游张家界森林公园(图)
·毕之航:一剪梅
·麦积节会布展忙(组图)
 播 客

·视频:净土寺(赵忠祥配音)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
·韩国裸露新闻制作现场
·天上人间——天之水
·白歆惠薄纱短裙现身
·春晚魔术露陷一幕
·赵本山隆重登场《不差钱》
·纵贯线经典老歌串烧(视频)
 娱 乐

·《建国大业》今日全国上映 上电影院去数星星(图)
·薛凯琪性感舞衣扭动蛇腰 酥胸半露否认加垫(图)
·温碧霞代言聊娱乐近况 生子计划随缘就好(图)
·赵本山想带新徒弟上春晚 小沈阳另组节目(图)
·阿娇表演“从笑到哭”8分钟 借行为艺术表悔意
·被曝曾遭女拿督要胁陪睡 刘德华趁空溜走(图)
·亚姐秀才艺师姐授心得 奇怪招数为拼抢镜(组图)
·许茹芸发片不惧新秀挑战 享受单身无结婚计划(图)
·陈思璇率师妹走秀 挤胸妩媚秀修长美腿(图)
·超模拍欧版《体育画报》比基尼写真花絮曝光(图)

 社 会
·打工妹斑马线上被车撞飞 抗震英雄冒雨保护现场
·售票员“刁难”乘客喝退贼 公交车打暗语防小偷
·高校洗澡按时间收费 学生称心理压力大(组图)
·一岁半女娃海中“游泳秀” 观众含泪观看(组图)
·女子400万买只藏獒空运 30辆奔驰列队迎接(图)
·黄河奇石酷似中国版图 被命名祖国万岁(组图)
·九九吉日结婚忙 全国各大城市涌现新人登记潮
·农民自制潜艇坦克引网友追捧:很好很强大(组图)
·“90后美女售票员”不堪重压休假躲跟拍(组图)
·江苏丰县公安局悬挂祝贺条幅受到市民质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