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腾飞的翅膀——甘肃省科技事业60年速写(组图)
(2009-9-7 7:50:18)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经典甘肃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腾飞的翅膀

——我省科技事业60年速写

  (酒钢引进的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不锈钢冷轧技术,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明显效益。本报记者 张铁梁 摄)

  7月29日,在榆中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现场,一位头戴礼帽、脚穿布鞋的老农挡住了国家科技部考察团的成员们。老农要让外面的人听听这两天他编的新快板。他一边打快板,一边大声读起来:

  话说“双垄”刚进村,好多人不怎么太信任,

  不但自己不利用,反而背后有谬论。

  说什么产量在天定,哪有把庄稼这么种,

  科学知识他不懂,耽误了天大的好事情。

  后来一看好得很,才知增产稳拿稳。

  庄稼有了保护伞,农民有了铁饭碗。

  ……

  这位老农名叫杨学安,他所称赞的“双垄”是我省农业科研的一项新成果。这项成果改变了传统旱作农业的耕作方式,减少了对雨水的依赖,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

  这件让杨学安老人高兴的事儿,只是科技推动我省农业发展的众多事例中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推动着农业发展,解决了甘肃历史上从没解决过的缺粮难题,让农民挣到了更多的钱;科技支撑着我省工业发展,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色金属等产业在全国占据了重要位置……

  科技的巨大力量,成为甘肃腾飞的翅膀。

  发展篇:科技实力逐渐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我省仅在畜牧业方面有科研机构,人数很少,作用也很小。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的科技体系逐渐建立,科研院所数量增加,科技队伍人员增多,中国科学院还在我省设立了分支机构。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了,我省的科技事业进入了黄金时期。大量的科研机构建立,大量的科技人才涌现。1984年,我省还出现了民营科研机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明确提出科技是强省之路,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科教兴省”被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成为甘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人才强省”战略也在我省启动,一系列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措施出台。

  省上给每位院士提供公寓、专车,给每位省级科技功臣一次性奖励60万元,给每位特聘专家每月提供4000元的津贴。省上实施“333”、“555”人才工程,为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去年,省上还出台了一系列选拔培养人才的政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措施。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省的科研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5.27万人。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13人,省级科技功臣7人,省政府特聘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153人。

  我省不仅培养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高地。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这些创新高地成为我省科技事业的强力支撑点。

  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创新高地,推动我省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注册批准使用的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疫苗,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板壳式换热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天水星火机床公司研制成功“大型数控菲涅尔透镜加工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7年,我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63项。仅“十一五”以来,全省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240项,专利申请量达5242件。

  (近年来,兰州养殖户从澳大利亚引进无角陶赛特种羊,通过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改变当地的羊种和肉品质量。本报记者 张铁梁 摄)

  应用篇:科技功能充分发挥

  全省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背后,有一种力量谁都不会忘记,这就是科技。

  省农科院研究员王一航被农民称作“王洋芋”。他带着老婆、孩子,在乡下的泥巴院里住了14年,培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原来我省马铃薯平均亩产不到1000公斤,而“王洋芋”培育出的马铃薯亩产达到3000公斤以上。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据统计,“王洋芋”培育出的马铃薯累计推广3500余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50多亿元。除了马铃薯,我省科研人员还培育出许多小麦、玉米新品种,为我省种植业的增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栽培技术也变了天。露天撒种变成点播、穴播,简单种植变成了地膜覆盖,春种秋收变成了一年四季可种可收,日光温室使冬天贮存大白菜成为历史。而目前正在全省推广的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又使甘肃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粮食种植结构也因此得到进一步优化。定西从种小麦为主变成种马铃薯为主,河西从商品粮基地变成制种玉米基地。2007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杂粮达到1576.6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9%。

  由于品种改良、栽培方式变化、种植结构调整,我省粮食大幅度增产。2007年与1979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缩小了464万亩,但粮食总产量却增长60%以上。几千年来一直缺粮的甘肃农民吃上了饱饭,每年从省外调入大量粮食安排群众口粮成为历史。全省粮食实现了自给平衡,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历史。

  因为科技,农民吃上了饱饭;也因为科技,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1980年,我省培育成了甘肃高山细毛羊,成为我省细毛羊产业当家品种,使养羊收益大幅度提高。

  省级科技功臣刘孟洲教授培育成功我省首个瘦肉型猪品种——甘肃白猪,解决了我省瘦肉猪生产的母本问题。他提出的“工厂+农户”养猪产业化新型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养猪格局推进到工厂化养猪、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阶段,使养猪收益大幅度提高。

  我省科研人员新培育成功的大通牦牛则改变了世界牦牛的品质,也将使养殖牦牛的收益大幅提高。

  除了单只牛羊猪的养殖收益提高,我省养殖牲畜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据统计,2007年全省大牲畜存栏576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57%以上。养殖业越来越挣钱,种植业也越来越挣钱,农民的钱袋子自然鼓起来了。1978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为100.9元,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2700元,增长了26倍。

  我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每一步都有科技的功劳。

  金川集团公司的诞生,就源于科研人员的发现。1958年,时任祁连山地质队一分队分队长、技术负责人的汤中立,在永昌县河西堡大炼钢铁指挥部矿石陈列室,看到了一块孔雀矿石标本。经过化验,确认矿石中镍的含量高达0.9%。这次偶然的发现,开始了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的建设。

  但是,从采矿到冶炼,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从1978年至1988年,国家科委、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省政府联合连续召开了13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8次到金川,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联合5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设计建设单位,集中数百名专家学者联合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使金川的矿产得到了有效利用,公司获得了大发展。

  尝到科技甜头的金川人,在“十五”期间,投入7亿元攻关200多个科研项目,投入4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努力获得了回报,有色金属总产量由1999年的不足6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40万吨,营业收入从几十亿元增长到550多亿元。金川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颇有感慨地说,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同金川集团公司一样,兰州石化公司、酒钢集团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科研成果一年比一年多,发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据统计,2008年,我省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100亿元,是1978年的13倍以上。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奇正藏药集团董事长雷菊芳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藏传民间药物嫁接改造。她将西藏特有的具有良好疗效但不易保存的糊状黑膏药,运用物理学的真空冻干技术处理,既有效保存药性药效,又干净而便于携带。1993年,雷菊芳的第一个藏药产品——奇正炎痛贴问世。适逢八一篮球队在兰州集训,她送了几帖过去,受伤队员贴用后效果很好。“奇正藏药”从此一炮打响。

  “奇正藏药”的崛起速度远远超出了雷菊芳的想象,奇正贴膏连续6年在全国外用止痛贴膏市场销售排名第一,使用人次近2亿。公司拥有了62项专利,其中的9项发明专利,使公司连续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主营业务销售额突破5亿元。

  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民营科技企业400多家,其中近10家企业达到亿元经营规模。这些极富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0年来,不论是沙漠还是冰川,不论是高原还是平地,到处都活跃着科研人员的身影。

  科研人员在黑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全流域监测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按照这些科研成果来初步治理后,现在黑河下游的居延海终于碧波荡漾,白杨树重现生机。

  在石羊河流域,科研人员为保护民勤绿洲做了大量艰辛的努力。经过省治沙所的科研人员数十年的研究后,曾显得束手无策的民勤绿洲沙化难题找到了出路。科研人员发现,不靠地下水,不靠灌溉水,用目前民勤每年110毫米的天然降水量,可以一亩存活38至40株梭梭,固沙效果约25%。加上工程措施,固沙效果可以达到100%。也就是说,在我省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只要人们采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把石羊河流域408公里长的风沙线固定住。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黄土高原极旱地区……在科技的引领下,一个个几近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又一次迎来了新生活。

  在防治干旱、预防水灾、减轻沙尘暴危害、预防冰雹雷电灾害,科技已经成为我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强有力后盾。前沿篇:科技提升甘肃形象

  今年7月19日,兰州重离子治癌项目正式签约,国内第一家重离子治癌中心落户甘肃。甘肃又一次成为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重离子治癌的基础是中科院近物所承建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这个装置,科研人员首先用重离子临床试验治疗了100多例浅层肿瘤患者,然后对6例患者进行了深层肿瘤治疗,效果显著,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4个实现重离子临床治癌的国家。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相 关 新 闻

最 新 图 片
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在珠海考察(图) 9月4日,甘肃省党政代表团赴粤考察(组图) 甘肃·香港合作发展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图) 9月1日,甘肃省代表团与香港各界座谈交流(组图) 兰州与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图) 陆浩 徐守盛率甘肃代表团访问香港 考察访问4天(图)

 甘肃新闻
·腾飞的翅膀——甘肃省科技事业60年速写(组图)
·嘉峪关大剧院西北居首 成为全国十大剧院之一(图)
·甘肃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事迹(图)
·敦煌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甘肃省银企再签448亿贷款协议
·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在珠海考察(图)
·侯长安:扎实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准备工作
·金昌金水湖成为戈壁城市景观(图)
·第十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闭幕
·9月4日,甘肃省党政代表团赴粤考察(组图)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庆阳调研
·“甘肃·香港合作推介系列活动”圆满成功(图)
·甘肃·香港合作发展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图)
·甘肃省在香港成功举行旅游推介活动
·9月2日,甘肃省代表团走访香港有关团体企业(图)
 文化历史
·1979年中美建交 邓小平旋风席卷美国(图)
·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命运的转变(组图)
·兰州解放60周年纪念特刊(组图)
·解秘:谁劫走了秦俑坑内的巨量兵器(图)
·李先念:从乡村木匠到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兰州战役电文完整公布(图)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毛泽东没有想到的胜利(图)
·激战珍宝岛:中国勇士浴血拼斗坦克群(组图)
·鲜为人知的尼克松下台后1976年访华内幕
·1967年中国首颗氢弹爆炸:大胆采用轰炸机空投
·中国不惜代价援越抗美 32万军队陆续参战
·1959年人民大会堂见证新中国建筑奇迹(组图)
·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毛泽东一语定爆(图)
·开国大典阅兵要求如遇空袭必须保持原队形不乱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央指示打得要狠(图)
 博 客
·天水雕漆的发展及其联想(图)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组图)
·走进天水雕漆之镇厂之宝(图)
·一个美国人带给我的“感动”
·烟雨阁:走进天水雕漆厂(图)
·花牛苹果牛了 下曲葡萄火了
·美丽如画的宝天高速(组图)
·曹晓明毛体书法开展(图)
 播 客

·视频:净土寺(赵忠祥配音)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
·韩国裸露新闻制作现场
·天上人间——天之水
·白歆惠薄纱短裙现身
·春晚魔术露陷一幕
·赵本山隆重登场《不差钱》
·纵贯线经典老歌串烧(视频)
 娱 乐

·江映蓉摘得2009快乐女声冠军 赛果被指没悬念
·草根女子黄英夺快乐女声第三名 获政府力挺(图)
·刘德华否认有子女 承认曾与喻可欣签下婚书(图)
·韩女模徐智雅推性感写真 S曲线诱惑喷血(组图)
·李玟首度穿上婚纱 尊贵登场直言爱不盲目(图)
·赵本山确认继续上春晚 虎年除夕小沈阳不单飞(图)
·林志玲华表红毯真空上阵 大秀无暇玉背(组图)
·巩新亮铠甲装亮相华表奖 酥胸美背艳惊四座(图)
·新丝路美女模特常德决赛前培训倩影(组图)
·金越任虎年央视春晚总导演 吸纳80后90后创作者

 社 会
·河南兴起产前亲子鉴定热 给法律监管提出难题
·赵忠祥当“丝袜男模” 自我解嘲称坐怀不乱(图)
·女大学生竞争“比基尼小姐” 不堪短信骚扰(图)
·90后美女售票员惊艳网络 乘客忍不住多看(组图)
·歹徒持刀入室抢劫 被两名女子打得神志不清(图)
·武汉KTV逼应聘者裸聊陪唱 老板称生意好(组图)
·网友蹲点拍摄湘潭大学公车送新生 阵容豪华(图)
·广东主持人陈旭然被害案揭秘 警方引蛇出洞(图)
·男子被民警带走后死亡 家属质疑“被自杀”(图)
·情人赌气七楼跳下 出轨富翁未接住反被砸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