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三十年 倾心合力铸辉煌
——全省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大局
省政协副主席、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德哇仓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宗教健康有序发展,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使之成为领导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和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基础。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定》,把每年5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大力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实现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
落实宗教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充分调动了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我国各宗教开始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对宗教问题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得到逐步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我省得到了全面贯彻。对历次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宗教界人士全部予以平反昭雪。批准开放了一大批宗教活动场所。各级财政拿出大量资金对已被拆除或被占作他用无法退还的各教房产进行了补偿。开展了宗教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的要求,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抵制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基本保持正常和平稳。恢复和成立了各级爱国宗教团体,成立了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省佛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爱国教职人员。近年来,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参与了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各宗教团体积极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贡献了绵薄之力,体现了宗教界的责任。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努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防范和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进行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凝聚到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第二,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管理,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选择。我们要发扬各宗教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不断作出新的探索、迈出新的步伐。要积极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各宗教的实际,开展“和谐宗教建设”、“和谐寺院建设”等活动,使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宗教团体要通过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组织、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把宗教团体办成党和政府信任的、信教群众拥护的、宗教界人士认同的、社会各界赞誉的爱国宗教组织,团结和带领各民族宗教界的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为甘肃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宗教和睦、维护社会和谐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