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为贫困群体雪中送炭——甘肃省提高低保标准纪实
(2006-5-17 7:00:08)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本报记者孙海峰实习生闫文强

  低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去、今两年,我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筹措资金,连续两年提高低保标准10%,为贫困群体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温暖之伞”,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2005年4月,省委书记苏荣专门就低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省委、省政府已下定决心,未来3年,每年再提高标准10%。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省长陆浩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决定从当年4月1日起将全省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

  随后,苏荣、陆浩、徐守盛、罗笑虎等省上领导多次赴京,向有关部委汇报我省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争取中央财政的倾斜支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厅紧急追加低保资金7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低保体系的建设。全省低保资金投入总盘扩大到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4.4亿元,省级财政计划投入1.4亿元,市、县财政计划预算列支也达到1.2亿元。

  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财政的大力支持,为我省建立健全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立低保运行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截至去年底,全省低保资金投入达到5.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3.64亿元,省级财政从2004年的4000万元增加到9500万元,市、县财政列支8580万元。目前,全省各地低保提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的庄严承诺和重要决策,没有停留在“红头文件”上,而是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了行动上,走进了贫困群众的生活中。低保“新政”,不但做到了“应保尽保”,而且做到了“特保优保”,让更多的贫困人群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救助的温暖。

  家住兰州市城关区的卢智明,妻子萧宛溪年轻时在一次生产事故中腰部受伤,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卢智明一直在家照顾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女儿正读高中,一家人一直靠亲戚朋友的接济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作为“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供养人”的“三无”人员,卢智明一家成了兰州市的重点低保对象。从去年4月起,省上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后,卢智明每月可以领到600余元的保障金,他的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了一点。卢智明激动地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增加我们的活命钱,我们的生活才有了保证。”金昌市河西堡镇孤儿马元省曾因无力支付学费而一度辍学,通过社会救助,他得到了每学期150元的救助金,得以重返学堂。

  “新政”实施一年,城市低保作为救助体系建设的重点,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有一组数字足以说明这一点:1998年我省最初启动城市低保工作时,全省只有18万人享受这一政策。目前,全省低保对象已达73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不仅对城镇中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供养人的“三无”人员和部分特别困难户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而且还对企业下岗人员、社会失业人员、单位退休人员中的困难人员也都给予了保障,老弱病孤残等最困难的“三无”人员还得到了高于全省低保平均标准10%至20%的“特殊优待”。

  在城市之外,全省广大农村还有特困群众202万人。近年来,通过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他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从今年4月开始,酒泉市农村特困居民、五保供养对象等每年可申领900元的低保金。该市还对低保家庭中70岁以上老人、独生子女、两女结扎户分别在保障标准差额补助的基础上,上浮20%和10%。

  今天,我省已在城市低保、自然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救助、住房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捐助等方面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救助制度,城乡联动、部门协调、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初具规模。

  我省民政部门在千方百计救助城市困难群体的同时,还和劳动部门一起争取小额贷款发放、举办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搭建社区再就业平台,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金昌市的低保对象殷斌、苏永春就是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帮助下得到了小额贷款,办起了经营项目,不仅实现了就业,还帮助6名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更为可喜的是,一方面,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被不断纳入低保体系;另一方面,许多人因生活情况好转而退出低保。去年,全省就有4.97万人退出了低保。

  与此同时,我省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救助政策,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就医难、子女上学读书难、住房难等三大难题。据统计,去年以来,我省已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949万元。截至目前,已救助农村贫困患者18.82万人,发放资金94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下拨1030万元,在29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省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样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廉租房制度也在我省各地推行,为广大贫困家庭解决住房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全省已投资5500多万元,解决了599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此外,我省还在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改革、社会捐助制度等方面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救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随着低保标准的提高,有了稳定的财政筹资渠道和一系列与之相关配套的保障手段,为贫困群体撑起的“温暖之伞”,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 新 图 片
“泾川少女”重归故里 泾川县举行 年久失修 南石窟寺一号窟开“天窗 沙尘暴:千里河西的梦魇 永靖发生山体滑坡 大山“走”一 走进民勤系列报道之现状——家园 SOS 敦煌将成楼兰第二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4月1日起,我市执行低保新标准
·甘肃省低保工作状况扫描
·我市确保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到户
·甘肃三年内将每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
·天水市民政局认真安排当前城市低保工作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为贫困群体雪中送炭——甘肃省提高低保标准纪实
·甘肃三市发现被“封杀”药品
·组图:甘肃岷县洮河大桥垮塌 4人坠河
·5月16日10时49分左右 甘肃岷县洮河大桥垮塌
·“泾川少女”重归故里 泾川县举行迎回仪式
·年久失修 南石窟寺一号窟开“天窗”(图)
·农民“自乐班”为敦煌旅游添新风
·“世界杯宝贝评选(甘肃赛区)”活动今起报名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河西流》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敦煌机场改造工程纳入国家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
·甘肃省出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封杀”药品 兰州有售
·沙尘暴:千里河西的梦魇
·中组部人才工作调研组来甘肃省调研
·平凉普降中雨旱情得以缓解
·甘肃省中医院推出单病种限价
·甘南公选香巴拉旅游形象大使
·永靖发生山体滑坡 大山“走”一天掩埋20户房屋
·黄河水5月猛涨
·走进民勤系列报道之现状——家园悲歌(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