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部大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八届西部论坛,将与8月15日在兰州举行。届时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将与沈国舫、周干峙等1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兰参加论坛,其中有10位院士作主旨报告。
如此多的院士来兰参加论坛,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昨日,省科协宣传部苗世新部长向本报介绍,第八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专家论坛(简称西部论坛),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科协承办。
西部论坛是为了发挥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的专家优势,围绕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西部各省(区、市)确定的发展规划,对西部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讨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向当地党委和政府、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言献策的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
论坛期间,10位院士将就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城市化、生态、粮食安全、中药全球化等诸多方面作主旨报告,同时并针对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参加论坛的还有西部其他11个省市的领导和科协主席,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共300多人。论坛设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
本报作为西部论坛协办单位,将对这次高层次、高水平的论坛作全方位报道,并进行院士专访。(记者李伯阳)
新闻特写
记者李伯阳 实习生李孟霏 杨树丽
“规格最高的一届”
“与前七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规格、层次最高。”一直参与论坛筹备工作的省科协学会部魏晓明部长告诉记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率两位书记亲自参加论坛,并致开幕词,这在前七届论坛是没有过的。此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带15位院士参加论坛,并有10位院士作主旨报告,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
西部论坛是每年一届,在西部12省市轮流举行。本次论坛恰逢西部大开发五周年。今年3月,我省提出了本届论坛的主题,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认可。随后,省上为做好论坛的筹备工作,专门召开了几次协调会。6月初,为使这些院士充分了解甘肃,并对甘肃的发展提出真知灼见,省科协专门向参加论坛的院士提供了有关甘肃的一些资料。魏部长介绍:“现在院士们针对甘肃的实际,已经提出了一些关于科技、经济、生态、中药等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此外,本届论坛还有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出版了有311篇共200万字的论文集;二是论坛后,要将院士、专家学者对西部大开发尤其是甘肃的发展有价值的建议,报告给党中央和国务院。”
作报告院士
沈国舫 1933 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善,林学与生态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业科学》、《森林与人类》主编。中国现代森林培育学的主要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
周干峙 江苏苏州人,生于193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著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周干峙曾是中国技术政策中有关城乡建设(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的主编,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毓川 矿床地质专家。浙江省平湖县人。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原地矿部总工程师。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1935年1月30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农业水土工程及水资源与环境专家。现任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
徐德龙 1952年8月出生,甘肃兰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硅酸盐工程专家。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粉体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硅酸盐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是我国在该领域中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魏复盛 1938年11月生于四川简阳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方向是:1、环境化学;2、环境污染与健康;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等。
姚新生 70岁,药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深圳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兼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1955年7月东北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薛群基 1942年11月28日生于山东省沂南县。著名材料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他是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之一。
汤中立 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学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教授、博导。其中主要成就是在陈鑫先生指导下,依据报矿线索,发现并普查评价了金川镍矿。后来,又负责勘查发现了二矿区深部隐伏富矿体,使金川镍矿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镍矿。
任继周 草业科学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草原学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