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四有的雪世界
袁鹏辉

姚四有作品

姚四有作品
甲午冬日,寒风肆意,然陇原少有白雪。期待银装素裹,期待北国风光那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便成为了一种奢望……所幸的是,姚四有先生以冬雪题材为主的国画作品展如期举办,让笔者有幸认识了他,认识了他那自由、神圣、迷人的艺术田野。当然,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他那以冬雪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给人以视觉震撼的同时,俨然将我们带入了茫茫雪原。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这是笔者观其画展时所联想到的句子。听雪,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姚四有笔下的雪,不光是能够看到的雪,更是能够听到的雪。
画展期间,与先生言谈中获悉,他创作的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大展10余次、获奖4次的好成绩,使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加入中美协的姚四有,并没有沉溺于国家级会员的殊荣,依然扎根哺乳他的陇原大地,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写生、用心灵去诠释自己那质朴的乡土情怀。

姚四有作品
姚四有出生于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灿烂的古成州成县,少年学画启蒙于陇南书画名家杨立强、雷春二位老师。1982年顺利考入天水师专美术系,由于在写意山水及人物画上有一定的功底,再通过绘画、书法、篆刻等全面学习和正规训练,他在国画方面的优势凸显,收到了张琮、马晞、张济民等美术教授的青睐,在诸位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使他这一时期的绘画基础有了很大提升。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康县一中、康县文化馆,直至调入天水日报社,一干就是数十年。他在承担美编工作的同时,每天还要完成一万多字的版面文字编辑任务,文字编辑工作让他扎扎实实补了语言文字写作这一课,以至于后来陆续写了不少画家专访文章和美术评论,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综合素养。他坦言,那段时光让他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经过美术教师、文化官员、报社编辑三个岗位的历练,姚四有坚定了画画的决心和信心。于是,2003年调入天水市文化馆,开始了一名专业画家的寻梦之旅。
2005年姚四有考入中国艺术研究杜滋龄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后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孔紫工作室高研班进修,再到后来拜师著名画家陈珏铭先生门下。北京的学习和进修,使他对中国画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其画法日臻成熟,在人物画创作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其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笔墨洒脱,人物造型线条简洁,形象生动,遵循写实的造型传统,特别注重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笔墨情趣,创作中既弘扬古人精神,又敢于突破传统而去创新。

姚四有作品
除人物画外,近年来他主攻写意山水,在冬雪山水画上的探索与创新更是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他创作的冬雪山水画视觉形式上宽厚与单纯交错,笔墨表现上粗狂与细润并存,让人感受到西部山川在冬日荒原的冰冷中所蕴藏的那股暖流,展现出自然生命的沉寂与壮美,在苍茫的山水间几棵枯树、几间农舍隐约透露出些许温情,让人倍感亲切,其笔墨技巧精良,技法语言独成一体,大气磅礴,富有诗意。这些都源于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那历历在目的冬日雪景浮现于眼前,以至于只想借画笔抒发热爱故土之情,这也是他多年研习冬雪山水画的内在动力。
姚四有认为,在国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追求中国画传统笔墨精髓和古代文化底蕴的发掘,把师法古人作为自己艺术实践的准则,但他不迷信古人古法,通过画笔寻求新的意境,永不满足的表现自己对生活与时代的感受,不断尝试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题材,在艺术创作中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
笔墨当随时代。这次的展览只是他近年艺术创作成果的总结与汇报,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认为艺无止境,应当继续坚持“作画要朴实,做人要诚实”的信条,面对瞬息万变的人文生活和大自然的山水,脚踏在陇原大地这片沃土之上,跟上时代的发展,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民族精神和人性之美,抒写心灵深处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画卷,讴歌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
姚四有的画,无论山水还是人物,水墨抑或重彩,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描绘出了物象之活力及生命力,体现了气韵生动的绘画审美原则——深厚博大的艺术气象。他常年笔耕不辍,浸淫于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的笔墨意趣之间,经过多年研习,其绘画技法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我们期待着,他在绘画创作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就像我们在这个无雪的“三九”寒天,聆听他用笔墨带给我们的这个白茫茫的世界,恰似瑞雪兆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