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在天水
常 生 荣
天水伏羲庙,我去过很多次。不过伏羲庙在过去,并不在天水市里,而是在卦台山,在北边的山阳川。为了人们祭祀方便,明代成化年间,把伏羲庙从卦台山移到了天水市城内。

这次我们到天水给刘连玉治腿疾,住在凯瑞利斯酒店,一进门一个赫然的标识,为伏羲祭祀活动定点酒店。使人们知道了,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重要性。也使人们知道到了天水,就是到了伏羲的故地。
70年代我从北京常来天水探亲,有空我就到伏羲庙去转。那时候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伏羲庙里还住着部队,由于我也是军人,经常和驻军部队官兵聊一些事情。我到那里参观也很方便。记得在东西边的厢房,都是部队的营房,在后面有一个很大的礼堂,是部队集会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纪念庙宇。

现在伏羲庙的所在地,路也拓宽了很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伏羲庙文化园地,在这里走着非常舒适宽畅,和过去的狭小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也说明一些地方,对于打造带有文化传统意义的景点,十分重视并很有创意。
我在天水同一些中学老师,作英语交流的时候,组织部的小何,还推荐了他的同学小孟也参加了交流。小孟是自学英语,说得还相当流利,我问他有没有同伴交流,她说很少有外国人到这里,她自己能够坚持自学,把英语说得如此流利,真是让人信服。
卦台山又称伏羲画卦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西,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观天法地。相传这里是伏羲演绎八卦、教化众生之地,因此而得名。其山突兀而起,状如倒扣之瓢,山顶为平台,海拔1363米,相对高度170米。南倚白鹿山,中呈峰腰,东临三阳川盆地。三阳川在南北两山环抱中,渭河呈“S”形,由西向东穿过,如同一个真实的太极原图。
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伏羲、神农、黄帝,所谓“三皇”。谈及中国历史,谁也无法脱离“三皇”谈及中国的古代史。因为,史前文明需要载体。
伏羲位居其首,中华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附着在伏羲神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 “人宗爷”或“人祖爷”。当然,现代意义上的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异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起时代。退一步讲,即便伏羲是一个神话人物,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说到底,伏羲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文化象征,是文明战胜愚昧的标志,《汉书·古今人传表》列之为“上上圣人”首位,的确实至名归。
现在的伏羲庙是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从新修建的。据说在元朝时期,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受到高度尊敬,元成宗铁木尔还要求各州县建设三皇庙祭祀。天水境内三皇庙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到了明代,三皇庙崩塌,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当地又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建了伏羲庙。伏羲庙的古柏最早就是月台上的两棵,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个庙宇很古老,保存得非常完整完好,作为祭祀庙宇来说,它承载着人们对伏羲的敬畏之心、保留着传统祭祀伏羲的习俗,体现了伏羲文化对天水文化的影响。

伏羲庙最独特之处,它是一座专门为了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庙宇,它是迄今为止在全 国祭祀伏羲之地中,保留历史最悠久及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它是在先天殿内和太极殿内的伏羲圣像,也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大最完整的明代塑像。
伏羲的先天八卦,对后人的影响毋庸置疑,他的时代为6000-8000之间,先天八卦以自然规律为依托,在那个时代教人们认识自然,并且掌握自然规律,让人们在自然环境及变化中生存下来,并推动文明发展。

伏羲庙每年举行三次大型祭祀活动:春祭是伏羲的诞辰,农历正月十六;秋祭是伏羲的忌日,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九;在春秋二祭之间,公历6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伏羲庙共同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每年都会有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参与活动并宣布祭祀仪式开始。
公祭大典由甘肃省政协主席主持仪式,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代表所有参祭来宾恭读祭文。伏羲庙每年的三次祭祀活动,都会吸引60万余海内外华夏儿女前来天水拜谒始祖,增加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公祭伏羲大典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长期保留举办的重点节庆活动。2014年至今,已连续8年实现海峡共祭,公祭伏羲大典业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老伴有腿疼,还专门到伏羲庙祭奠,祈求保佑身体健康。
实际上这样的纪念活动不仅是一种纪念,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拉动了当地的经济,活跃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有传统文化意义,又有经济活动意义,也是娱乐或鉴赏的过程。
作者简历:
常生荣,籍贯白银市(靖远县)现为平川区,1969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办主任、原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部政委、全国双拥办公室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