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釴(1708~1771年),字鼎臣,号静庵,清代秦安县人。他从小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尤擅长声律骈文。但科举不第。
乾隆六年(1741年),主讲秦安书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主讲秦州书院。教学之余,胡釴致力于诗赋的研究和创作,每出一篇,士林争相传诵。当时陕西巡抚和陕甘总督都很器重他,争辟为书记官。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胡釴出任高台县教谕,第二年又兼任肃州(今张掖)学正。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以病告归家乡,不到半年去世。
胡釴性格耿直,不阿谀逢迎,一年保持了孤高的人格。他虽有才能,但为时世所遗弃。“可怜名士任酒醉,岂有达官真爱才”,就是他痛恨封建社会官场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作诗 4000余首,词和骈文也较多。他的诗境界宽阔,自然流转,赋物言事,必肖其真。他与狄道(今临洮)吴镇、潼关杨鸾并称为“关陇三诗杰”。著有《静庵文集》二十卷,并与陶奕曾同纂《直隶秦州新志》。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