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遇春(生卒年不详),字曦先,清水县上邽乡李崖村韩家庄人。“为诸生时贫甚,然嗜与力学,闻有异书,走一二百里借折”。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1684年)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职,后任山东淄川县知县至告老还乡。
韩遇春担任山东淄川知县后,能体察民情,解灾难于民,深受民众赞誉。有一年,淄川县久旱不雨,禾苗半枯。韩遇春心焦如焚,急令全县抗旱。他头戴斗笠身披褐襦,只身出现在地头田野,同农民一起担水浇田。人们知道他是县官以后,无不感激零涕。时值酷暑,大家劝他休息,但他笑呵呵地说:“与民同乐,其乐无穷;与民同苦,乐在其中。大旱之年眼看父老乡亲要饿肚子,我身为父母官怎能坐视不理呢?”百姓热泪盈眶,更加鼓起了抗灾的勇气,终于战胜旱灾,夺得了粮食。大旱之年老百姓能有饭吃,他们都称颂韩遇春是“救民菩萨”。又一年夏天,淄川县发生严重蝗虫灾害,韩遇春日夜督导民众灭蝗救灾,他亲撰《祭蝗虫文》,声明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去除蝗患,果然稳定了灾民,鼓舞了百姓抗灾的斗志,使这次蝗患很快得以扑灭。此后每遇蝗灾,淄川百姓就书写“韩遇春到此,众虫远避大吉”的小白旗插于田中。
韩遇春在淄川任职期间,治吏很严,社会风气大振,陈规陋习一扫而光,社会安定,人民康乐。当时,淄川赌风盛行,他决意刹住这股歪风,遂发出布告,规定官民一律不得参与赌博,违者鞭打重罚,概不宽恕。为了杀一儆百,他深入民间明察暗访,最终决定从官吏入手予以严治。他了解到有一吏员经常参与赌博,便故意让他去办一件紧急差事。这位吏员受遣后将公事搁在一边,却一头扎进了赌场,以致延误了期限。韩遇春在人赃俱获后,令人将其捆绑游街,并免去了他的职务。同时他还严惩了几个赌头。此后,淄川的赌风便一下给刹住了。他告老回到故里时,两袖清风,“并无长物”,一直自食其力,清贫淡泊,深受乡闾和后人赞誉。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