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节(生卒年不详),字心白,清初秦安人。自幼“有至性,善读书,嗜古好奇”。顺治十四年(1657年),考中丁酉科举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徐世节在京参加康熙庚戌科会试,会试总裁、大学士魏裔介、龚鼎孳审阅其文,拟拔第一,不幸因后场误帖,遂落榜不第。徐世节闻知缘由,欲击鼓申诉,当事人畏惧,许诺保留他任翰林院史馆。世节不为所动,拂袖而归。后任江西石城县知县,一到任着手革除积弊,修建城垣,平抑盐价,严格租税,勉励民众耕稼蚕织。数年后因病致仕归里。人常说“一任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但徐世节任知县多年,回家的船上却只有几箱书籍。著有《易学讲解》《四书释》等书。
何潜(生卒年不详),字耀如,清初秦安人。何潜为人明敏耿介,家境贫寒而奋力向学,以贡生出任湖南善化县县令。当时官府的门卫和一些不法官员相互勾结,欺压百姓,使一些无钱而有冤屈的百姓往往见不到县官。为治此弊,何潜选用耳聋者做门卫,官员无法和门卫私语,县衙弊病因此杜绝。不久调任湖南新宁县县令,他的上级将多年来积压的疑案交他办理,何潜就一件一件深挖剖析,判决的合情合法,使怨民得以释罪,罪犯予以绳法,一时声誉鹊起,官民称颂。于是升任湖南辰州凤凰营通判,因丁忧归家。守孝期满,补任山西汾州府通判,兼摄直隶辽州政事,因憎恶官吏贪赃枉法,经常借酒呵斥贪吏的种种丑行,并厉声大骂,有人认为何潜失态,但因其清廉耿直让人敬服,所以官场的人一般都顺着看他任他驳斥。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