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生卒年不详),字孝冲,清河(河北邢台)人,唐代著名宰相房玄龄之父。
房彦谦家族均在北齐为官,在少年时期房彦谦的父亲就去世了,遂成孤儿,被舅父抚养。其天资聪颖,7岁时便诵书数万言。15岁时,受学于博士尹琳,固“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18岁时,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山东济南)刺史,辟为主簿。史称“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北周灭北齐之时,房彦谦本想组织军队匡辅北齐王朝,但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遂在乡间游学,发誓不再入仕。隋开皇七年(587年),刺史韦艺知道他的才干,就极力推荐他,房彦谦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很看重他,授予他承奉郎,稍后迁监察御史。隋平定南朝之后,房彦谦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后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
在参加朝会时,见左仆射高颎正在制定官员的考课制度,房彦谦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高颎对参加朝会的诸州总管、刺史说:“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来,房彦谦又多次出任地方官员,颇有政绩。仁寿年间(601~604年),隋文帝派员巡行州县,考察官吏政绩。此时,房彦谦为长葛县令。在政绩考察中房彦谦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勤政廉明的县令,遂被破格授予鄀州(湖北江陵)司马。离任时,吏民塞道号哭道:“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房彦谦居家时,对前来看望他的子侄们也寄予厚望,经常督促、勉励他们不要荒废学业。房家虽然家产殷实,但他轻财重义,史称“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他曾对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其品格之高尚,可见一斑。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