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训(?~835年),初名仲言,字子垂,一字子训,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初坐罪流岭外,会赦,居洛中。他进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洒落,思维敏捷。
唐敬宗宝历(825~826年)中,他的伯父李逢吉任宰相,以他善于出谋计事而厚爱,并调入朝廷。文宗即位后,任近侍官。太和八年(834年),他自愿到补四门,去任帮助教授生徒的助教。后被召入内殿,升迁为国子监博士,并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颇受皇上宠爱。
文宗性格守正,憎恨邪恶,当时宦官专权,文宗欲清除,事告李训,于是李训以诛灭宦官为己任。太和九年(835年)七月,李训被提升为兵部郎中,知制诰,进翰林院学士。九月,又升迁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事章,声威大震。他掌握权力后,就只想着诛杀宦官。他杀死了不少像王守澄一样大宦官,没有人敢出来反对。每次殿奏时,其他的宰相均惧怕他的权力,没有不顺着他说话的。他虽然是郑注推荐的,但随着官位的升高,却与郑势不两立。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李训欲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劝唐文宗亲自察看,密谋去杀文宗。二十一日,李训上朝使亲信韩约先上奏说:“金吾左仗院石榴树上,夜来有甘露。”李训随即奏说:“甘露降祥,府在宫禁,陛下宜亲幸左仗观之。”于是,文宗命令中尉、枢密等内臣先去查看,李训已潜伏数百禁兵至金吾仗,内臣见幕下伏甲,慌逃宫中,遽扶帝辇入内,事败。在这种情况下,李训指挥禁兵大杀朝官,千余人被斩,血流成河。李训见大势已去,遂骑马逃往终南山,后又奔凤翔,被擒杀。史称“甘露之变”。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