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甫(770~836年),即大达法师,俗姓赵,唐代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世为秦大姓。其母张氏,笃信佛教,受家庭熏陶影响,端甫10岁依祟福寺道悟禅师,17岁度为比丘,隶名安国寺。后受具足戒于西明寺(以上寺院皆在长安),先后学习《唯识》《涅槃》等经及佛教戒律,学成后“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端甫已在全国颇有声望。唐德宗闻其名,诏令他入朝。见面后龙颜大悦,由是端甫时常出入宫中,讲经论禅。德宗赐给他紫方袍,平时年节的赏赐都比他人多。又诏令他奉侍皇太子。顺宗皇帝对端甫“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永贞革新”后,唐宪宗即位,曾数次驾临端甫所在的佛寺,与他论禅,待端甫如上宾并时常召见,特别恩宠。端甫神采超俗,敏于应对,既能迎合皇上,又能符合佛理,平时闲谈,皆以弘扬佛法为已任。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1年),相继平定了刘辟、李锜、吴元济等藩镇,国家政治、军事形势颇有振兴,史称“元和中兴”。此时,端甫已任左街僧录、掌内殿法仪多年,为当时佛教一代宗师,于是诏令端甫率僧人“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元和十三四年(818~819年)迎佛骨后,端甫又历事穆、敬、文三朝。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一日,端甫在福林寺圆寂,享年67岁,僧腊48。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由武宗皇帝下诏,宰相裴休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颂其德。大书法家柳公权丹书,立碑纪念,是为著名的《玄秘塔碑》,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端甫是唐代中后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佛教领袖。生前曾讲涅槃、唯识经论160多次,僧俗听众极多,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豪侠、工匠、商贾,都对他非常崇拜。“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端甫门下弟子僧尼千余人,或讲论玄言,或主持寺院,修禅持律,堪为人师者50余人。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