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生卒年不详),字南容,北地灵州(宁夏灵武)人也。“身长八尺,有威容”。少年时师事太尉刘宽,再举孝廉。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西羌聚众反叛,同时金城边章,韩遂等作乱陇右。司徒崔烈建议放弃凉州,遭到了傅燮坚决反对。傅燮认为,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断然不可放弃。此议得到汉灵帝认可,后汉帝让傅燮出任汉阳(天水)太守。在任期间,傅燮体恤民心,以德政治民,天水及其附近的叛羌怀其恩化,均来降附,不再反叛。傅燮便广开屯田,安置这些内服羌人,先后列置40余营。
中平四年(187年),刺史耿鄙率兵欲攻打在金城反叛的王国、韩遂等人。傅燮对当时形式进行分析后,认为耿鄙统军时间较短,和部下尚达不到军心合一,同时也用人不当,征途中恐有人反叛,就力劝暂缓出兵。但耿鄙执意强为,兵行至狄道(陇西),果然有谋反者杀害耿鄙,然后回兵进围汉阳。当时汉阳城中屯兵很少,傅燮只得采取守城待援的策略。
在围攻汉阳的反叛军队中,有北胡骑士数千人。他们感念傅燮的施政恩典,不愿其在两军交战时受到伤害,于是就跪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退出城池,并愿意护送其归还故里。他的儿子也认为:“国家政治昏暗,朝臣中奸佞当权,他们大都与傅燮不睦。现在天下四处反叛,而汉阳现有驻兵也不足以自守。城外羌胡感怀恩德,可以弃郡而归乡里,然后聚集义士,见有道者而辅佐,以济天下。”但是傅燮认为:“殷纣之暴政,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于是,傅燮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指挥部下冲锋陷阵,最终战死疆场。后,被谥“壮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