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源巷)
(澄源巷)
有人因为绝世无双的景色喜欢上了天水,有人是因为它怡人舒适的气候,还有人是因为它承载的历史故事,而我却独爱这座城市午后的大街小巷。南方有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北方则有古香古色的老街深巷,天水的古巷有种让人安静的魔力,可以凝神静气的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6月16日,天水在线一行踏上古巷之旅,走进秦州区澄源巷,发现那里鲜为人知的老天水风情。
秦州区澄源巷位于市中心广场西北角(西关与中城区的结合处),巷道呈南北走向,南接大同路,北接成纪大道,东连中城。自哈氏一族入住以来,回汉两个民族融合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是此巷又叫团结巷,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澄源巷。该街区院落、建筑保存完整,是西关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使用职能以居住为主。
夏日的午后,澄源巷格外安静动人,仔细听还会有阵阵的蝉鸣。阳光透过蓊郁的枝叶,在青阶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古老的宅院似乎还在午睡,沿街的院子里,有调皮的孩子在嬉戏玩耍。那细细密密的阳光,在暗黄的墙上折射出曼妙的光线,此时此刻,任由思绪千回百转,只想享受这难得的浮生半日闲。穿过人潮拥挤的大道,拐个弯,转进一条静谧的小巷,咫尺距离,便是喧嚣和宁静的两个不同世界。相比热闹的主道,与其一墙之隔的小巷子却是难得的清净。
(位于澄源巷的大明烤饼店)
(位于澄源巷的大明烤饼店)
(位于澄源巷的大明烤饼店)
(位于澄源巷的大明烤饼店)
这是一条深陷于城市腹地的古巷,身处闹市,却花木散影,瘦似梅花淡似秋。古老而优雅的气息从每块青砖条石中弥漫开来,和它一起散发的,还有一股烤花卷的麦香味儿,那勾人馋虫的香气从大明烤饼店里传来,缭绕在街头巷尾,如同一个虚幻的手指引诱着我们朝店铺走去。隐藏在古巷小院里的面饼开始在锅里慢慢酥软成型,店主吴大明笑着说,“大明烤饼”可是一家祖传的老店,他们家三代人都是做烤饼的,平时店里还买油切、面豆、油香、酥饼、蜜豆等小食,每天早上四点出摊,一直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休息。
(天水北门张氏的居所)
(天水北门张氏的居所)
品着一块刚刚出炉、香酥糯软的烤花卷漫步在小巷里,走过一个个墙门,仿佛进入时间隧道,不经意间就会寻觅到另一片天地。巷子的最深处有几组古老的院落,这里就是清代煊赫一时的天水北门张氏的居所(张氏以张庆麟发迹,张庆麟为咸丰庚申科进士,曾任河北广平县令,归故里后,因“品行高洁、乐善好施、济危扶困”而名著乡里,秦州人尊称其门为北门张氏),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庆麟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澄源巷23号院(张庆麟宅院),迎门便是一面雕刻精美的“五福捧寿”图,为砖雕照壁,左转过垂花门到倒座廊道,由廊道进入外院,外院有5间倒座房,东西厢房各3间。走过外院,再过纵轴线中部虎座门,才可到达内院。内院正厅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内外院回廊四合,四面均为充满木质纹理的金柱墙面,极具亲和力,使院落形成宜人的三重空间。
院子里的住户张笃扬告诉我们,这宅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张庆麟是他的太爷爷,他是住在这里的第十二代子孙。置身张庆麟宅院才发现,老天水人的生活百态全部在这里重现。这边蹲在大脚盆旁洗被单的,那边打着被子晒太阳的,还有理头发,家长里短吆喝的,都在日头里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哈锐故居)
行走在澄源巷,你会发现这里的人过着名副其实的“慢生活”,连墙头的小猫咪也慵懒地晒晒太阳,打打哈欠,让你收着脚步,慢慢走。阳光照耀在斑驳的石阶上,住在院落里的老人们坐在巷子口择菜,偶然打量着巷子里来往的行人,这里有着老街古巷里最浓的生活气息。与张庆麟宅院同在澄源巷的,还有一处老宅——哈锐故居。哈锐为光绪壬辰科进士,先后在京任刑部主事、四川等地知县,辛亥革命后,走实业救国之路,开创甘肃民营工业先河。哈锐故居位于澄源巷13、17、42号,三院同一图纸,同时建成,为明末建筑。这里曾经上演过喧嚣热闹、盛世浮华,也曾经历过寂静荒凉、无人问津,却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千年来的世事变迁,记录过那些温暖美好的旧时光。
(澄源巷)
冯骥才曾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就是这座城市里的那些老街古巷,它们静静的伫立,像一位父亲那样,慈爱的看着他的孩子在这里成长,也像一位母亲那样,给你最温暖的怀抱。时代的洪流里,我们总想打造城市的名片,但其实最有意义的名片,就是这些在岁月的砥砺中,仍不断焕发出光彩的老街古巷。
(澄源巷66号院)
(澄源巷66号院)
(澄源巷)
(澄源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