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卦台山下的麦积地区自西周以来便是古战场。先民为了生存,勇武劲健,民风强悍,武略大才济济,涌现出了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段会宗、刘锜等以武功著称的人物。《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说明远自汉代以前习武强体,保家卫国之风已经形成。历史上关西出将,麦积人名在史籍者,武将多于文臣。仅民国,就有陆军上将邓宝珊、北伐名将胡文斗、兵团副司令王治歧、抗日英雄史超峰,共和国有开国将军徐国珍。
开凿于十六国后秦弘始初年(402—405年)的麦积山石窟壁画、浮雕中,有狩猎骑射、力士举石、武士技巧、刀盾相击、对打较技等许多练武竞技的形象,刻画记录了距今1600年的麦积武术。宋金对峙时,麦积境内堡寨林立,村庄延请教习,教民习武强体自卫之风盛行。延至清末民初,深得五行、八卦之之奥妙,精通武术、道术,被武林尊称为“王半仙”的利桥人王显斋(1849—1965年),曾在北平教授过武术大师万赖声,其事迹辑入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武术汇宗》。
麦积武术主要流派有东门、卦台武艺拳派。卦台武艺以安家山安正太的安家棍、三阳川一梢棍为代表,东门派师自秦州东门王爷王狗子(1845—1924年)。
民国初年,五龙安家山安正太拳师开创了安家棍拳派,设把式坊,收渭南人张吉安等为徒,正太子金昌、亲属建功皆承其业,到金昌子国歧、建功子吉万,已是武术世家。安国歧(1922—1996年),幼承庭训,从祖父、父亲、张吉安等学武,将安家山独具特色、招法别致的鹞子搜林棍、二十八宿乱劈柴棍,以及少林排子手等练得精通娴熟。在今秦州、麦积区多次举办训练班,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国歧教授过的族孙安亚平,在上世纪70年代被选入省武术队任运动员,后以武功在视影界发展,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三国演义》中扮演马超。安家棍现已分布麦积北乡、张川县龙山、礼县盐官、庄浪县等地。安国歧逝世后,其子安建明接手安家山武术训练班,建明不仅掌握了安家的主要棍术,培养了不少武术爱好者,还练得进山、入林、八虎棍,师从潘绍祖学习了其他拳种。
1929年,吉鸿昌将军邀请陇南14县武术家在天水东校场(现岷山机械厂)举办国术比赛大会,据传石佛人张占海(1882—1952年)获单刀奖。1935年,天水国术馆成立,王干城(1906—1952年)任馆长,张占海为后期教练。张占海自幼习武,在外地当过保镖;先后师承陶、马、王拳师,学得外来武术套路黄龙条子、画眉枪、二十八宿闹蒲团(棍),经潜心研磨,融合当地棍术特点,终练得一梢棍。张占海在任国术馆教练前,已在三阳川设场授徒,其弟子有渭南人崔启云(1902—1974年)、苏定国(1914—1998年),中滩人缑进武(1902—1992年),刘丰真。
秦州东门王爷有今麦积籍的弟子4人:马跑泉人张泰、朱松林、米世荣,花牛人纪青山,均负盛名:“张泰的硬,要看武纪山虎(青山),要看文朱松林,要看长锤米世荣”。纪青山应邀参加过陇南国术比赛大会,米世荣教授了今麦积区的弟子刘战林、潘聚江、潘绍祖等。
社棠籍80多岁的老拳师潘绍祖,从师父米世荣学得两节棍、醉棍、大刀、罗汉拳等,习武近70个年头。曾多次参加省内外,全国武术比赛。
原天水县、市武协副主席,市武术馆馆长杨仲伟(1926—1996年),1938年在天水国术馆学武,师从王干城学得十二生肖(亦称十二象)太极拳,越40多年,此拳即将失传,经杨仲伟努力,终将其付诸文字,1987年发表于《甘肃武术》。
1981年,天水县率先于天水地区各县市成立武术协会,委员17人,1994年有会员19人,开展了有组织的武术训练工作。此前,1974年全省武术选拔赛,毛守珍(女)获规定剑第3名、传统拳第5名。1981年,现麦积区武协副主席乌亚光作为天水地区代表队教练,参加了省武术观摩交流会;1984年省武术散打观摩比赛中,新阳人裴胜瑜获65公斤级散打第二;1985年天水地区武术比赛中,裴胜瑜获散打一等奖、蔡志忠获单枪一等奖(1989年省武术散打比赛又获壳子棍二等奖),刘晓莉(女)获拳术二等奖。1986年为推动农村武术工作,北道区体委在五龙、新阳、渭南、社棠、马跑泉等乡镇设立长年性的武术辅导站,指定武艺高超的拳师作导师,长期坚持习武者370多人。同年,由徐庆祥(初师马廷祥,上世纪70年代选入省武术队)领队天水市少年武术队,参加省七运会,获集体基本功第四,女子对练第一,女子拳术和长短器械3项第一、二名;1987年天水市老年人运动会,北道区获武术团体第三;同年,花牛人叶志宏,开私人办武馆参赛先河,创办了“秦州武馆”,并于当年参加在北道区举行,由区体委承办的西北六省市(实为陕甘两省9个代表队参赛)武术、散打、拳击擂台赛,秦州武馆获散打团体第一。
除上述者外,麦积流传的武术套路有:起手、太子红拳,燕青、直隶红花、黑驴滚缠拳;护膝锤、四堵墙锤母子;二十八宿闹昆、缠杆排子、乌江、镇江、四平、八仙棍;阴手、拴子、太子游四门、子胥、四尺、石秀鞭;武松、八门、南洋、华阴、少林九环、春秋大刀;六合、中平、梅花枪;绳镖(穗子),九节鞭,镰刀、板凳拳等套路。还有空手夺刀、棍钻连枷、对打棍、大刀进枪等对打套路。
在普及武术的基础上,民间武术兵器的收藏,同样成果显著。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滩人、天水市武协名誉主席白志家就开始收藏散落于民间的各种武术兵器。本着“既求古、重求有、更求全”的原则,坚持收藏数十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等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还有其它古兵器计200多种400多件。2007年6月制成的伏羲大刀、枪、戟,各长6.4米,依次重208公斤、137公斤、172公斤,伏羲剑长2.8米,双剑重44公斤。自2002年以来,以麦积武术人士为主体,协同在省境内展出演示,无论品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卦台山下人收藏展演古兵器这一民族国粹,对传承弘扬伏羲武术文化,延续武术竞技传统,以实物促进伏羲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马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