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镇,历史上曾称上邽、成纪、秦州等,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天水,所以天水又称“羲皇故里”。
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天水众多的人文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沧桑演变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全市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百四十五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处),景点二百二十八处。现存古石窟有“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等六处;古建筑有“伏羲庙”、“胡氏民居”等五十处;已探明和发掘的原始社会、周、秦、汉古遗址八十六处;另处还有李广墓、赵充国墓及文化品位极高的宋墓群等古墓葬二十多处;有“街亭”、“天水关”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多处。从历史文化方面讲,天水主要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五大旅游文化资源。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8月13日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市内现有一座元代始建、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伏羲庙。在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山上庙内有伏羲塑像和木刻八卦盘。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为了加强开发研究,天水市成立了伏羲文化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已成立了全国性的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包羲氏,风姓,生于成纪,象日月之明,谓之太昊。取牺牲以包厨,号包羲。后世皆谬,或谓之虙羲,一号皇雄氏。都陈。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外纪》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区102公里。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83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如编号为 F901的大房子遗址,距今6000多年,总面积达420平方米,由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附属建筑四部分组成。其中主室131平方米,地面是料礓石泥和人造陶粒轻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硬度相当于100号水泥。F411号房子地面还绘有一幅非常生动的地画,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夫雍州之地,宜其崇也。崤 战斗之士,宜其俊也。山川之险不易也,劲利之器不销也,先政之策可循而守也。然则云物草木禽鱼诸属,一迹而至耳,披图览镜可不亟亟哉! [宋] 宋琬 《秦州志序》
三国文化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有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遗址。
成纪川原控上游,地灵人杰炳千秋。雁门破虏传飞将,麟阁图形忆壮侯。远志难忘姜伯约,戎韬须仗尹淄州。 [清] 林之望 《留别秦州》
先秦文化
天水是秦人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天水一带周时称犬丘)。”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自非子“邑之秦”以后,历六世,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至秦襄公时,秦人的主要势力才东迁至陕西关中一带。在天水,秦人的遗迹不少。牧马滩曾发掘出一大批秦汉墓,珍贵的文物有木板地图和纸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战国秦简计471枚,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生活与文字的重要文献。原先属天水所辖的礼县大堡子山,是有名的秦公大墓,国宝级文物秦公簋就出土于该地。著名的“秦权”出土于秦安县。秦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天水市的清水、甘谷两地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我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县。秦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甘肃天水一带。
夫秦四塞之地,被山带渭,天府之国也。东有关河,南有汉中,西有巴蜀,北有代马,自古帝王都会于此志也。史称秦地,刚决崭绝,修习战备,高上气力,故其诗有“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及“车辚”、“驷铁”诸篇。 [清] 宋琬 《秦州志序》
石窟文化
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的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保存有194个洞窟,荟萃历代泥塑、石雕造像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素有“东方雕塑馆”之称。还有与麦积山石窟连成一线的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石窟。
麦积峰千丈,
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
兼爱暮时烟。
境胜端由险,
梯危若未连。
钟声路何处?
遥想在层天。
[清] 吴西川 《麦积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