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川地区地下党创建者沈遐熙同志用“小儿锦”写的工作笔记
日前,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由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申报的“小儿锦”入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文学类,皮活制作技艺入围传统技艺类。
据了解,此次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民间文学8项,传统音乐11项,传统舞蹈8项,传统戏剧4项,曲艺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项,传统美术21项,传统技艺4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21项。包括敦煌壁画故事、兰州兴隆山传说故事、兰州百合栽培技艺、环县皮影雕刻技艺、天水呱呱制作技艺等民众熟悉的传统项目或技艺均入围。
▲ 以沈遐熙同志革命事迹为蓝本的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将在近期放映,影片部分情节对小儿锦文字有简要介绍,敬请关注。
“小儿锦”是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张家川称为“小经”、“消经”,张家川“小儿锦”拼写的是张家川方言。1941年,沈遐熙在张家川创建陇东南地下党组织,用“小儿锦”在回族党员中传递情报,记录党史笔记,隐蔽保护了一大批回族地下党员。县文化馆馆长李霞介绍,“小儿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通过对单个文本的研究,可以理清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民族志等的研究至关重要。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皮活制作技艺入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
皮毛加工技艺是生活在张家川的人们自己探索创造的一种把生牛皮、羊皮等加工成皮褥子、皮大衣、皮帽子的古老传统手工技艺。张家川县自古是丝绸之路南大道必经之地,皮毛运输通过“茶马古道”经过这里,逐渐在张家川的土地上扎根。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到民国时,皮毛行店兴起。1984年龙山镇南城壕皮毛市场建立以后,张家川的皮毛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皮毛加工业的发展也进入全盛时期,皮毛加工厂相继建立,带动了民间手工作坊的迅速发展。皮毛加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手工加工技艺。
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马慧兰介绍,一张原始的牛羊皮要加工成褥子、马甲、大衣、干衣、护膝等成品,需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要制作光面皮袄和皮套裤、皮夹克、皮褂子、皮背心、二毛皮袍子,以及各种裘皮用品,就需要借助机器精加工。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皮活制作技艺入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力度,努力弘扬优秀文化,加快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张家川“花儿”、张家川“社火”、张家川根雕、剪纸荷包等一批极具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传统项目和民间技艺相继入列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特别是2014年11月张家川“花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力提升了张家川县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有关部门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开展了付川小曲、张家川口弦、张家川皮毛制作技艺、“小儿锦”4个项目的建档整理和组织申遗工作。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0项),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及时制定规划,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努力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贡献。
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140项)
一、民间文学(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1 |
嘉峪宝卷 |
嘉峪关市 |
嘉峪关市文化馆 |
2 |
兴隆山传说故事 |
兰州市榆中县 |
榆中县文化馆 |
3 |
金花娘娘的传说 |
兰州市西固区 |
西固区文化馆 |
4 |
民勤驼队传说 |
武威市民勤县 |
民勤县文化馆 |
5 |
敦煌民间传说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馆 |
6 |
敦煌壁画故事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馆 |
7 |
小儿锦 |
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化馆 |
8 |
轩辕黄帝的传说 |
天水市清水县 |
清水县文化馆 |
二、传统音乐(1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9 |
甘肃古琴艺术 |
甘肃颐真古琴研究院,白银市 |
甘肃颐真古琴研究院,白银市群众艺术馆 |
10 |
石佛沟花儿会 |
兰州市七里河区 |
七里河区文化馆 |
11 |
肃南藏族民歌 |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馆 |
12 |
驼夫号子 |
武威市民勤县 |
民勤县文化馆 |
13 |
肃北蒙古族长调 |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 |
14 |
靖远民歌 |
白银市靖远县 |
靖远县文化馆 |
15 |
藏鹰笛演奏技艺 |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 |
玛曲县文化馆 |
16 |
唢呐艺术 |
庆阳市华池县,天水市武山县、秦安县 |
华池县文化馆,武山县文化馆,秦安县文化馆 |
17 |
甘谷道教音乐 |
天水市甘谷县 |
甘谷县文化馆 |
18 |
文县土琵琶弹唱 |
陇南市文县 |
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19 |
白马人民歌 |
陇南市文县 |
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三、传统舞蹈(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20 |
乌江镇狮子舞 |
张掖市甘州区 |
甘州区文化馆 |
21 |
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 |
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文化馆 |
22 |
景泰滚灯 |
白银市景泰县 |
景泰县文化馆 |
23 |
羊皮扇鼓舞 |
定西市岷县,天水市秦安县,陇南市西和县 |
岷县文化馆,秦安县文化馆,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4 |
“文县”麻昼舞 |
陇南市文县 |
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5 |
大身子舞 |
陇南市武都区 |
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6 |
康县梅园神舞 |
陇南市康县 |
康县文化馆 |
27 |
泾川仙鹤舞 |
平凉市泾川县 |
泾川县文化馆 |
四、传统戏剧(4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28 |
皋兰曲子戏 |
兰州市皋兰县 |
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局 |
29 |
鳌头傩戏 |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 |
临夏县文化馆 |
30 |
凉州木偶戏 |
武威市凉州区 |
凉州区文化馆 |
31 |
镇原小曲戏 |
庆阳市镇原县 |
镇原县文化馆 |
五、曲艺(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32 |
武山道情 |
天水市武山县 |
武山县文化馆 |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33 |
通备劈挂拳 |
兰州市榆中县 |
榆中县文化馆 |
34 |
鞭杆(兰州缠海鞭杆、孙氏鞭杆) |
兰州市城关区,白银市靖远县 |
城关区文化馆,靖远县文化馆 |
35 |
兰州八门拳 |
兰州市西固区 |
西固区文化馆 |
36 |
四家武术 |
张掖市民乐县 |
民乐县文化馆 |
37 |
博洛 |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 |
玛曲县文化馆 |
38 |
八卦养生掌 |
天水市 |
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39 |
秦安蔡家拳 |
天水市秦安县 |
秦安县文化馆 |
40 |
清水木人摔跤 |
天水市清水县 |
清水县文化馆 |
七、传统美术(2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41 |
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制作工艺 |
嘉峪关市 |
嘉峪关市文化馆 |
42 |
泥塑(临泽泥塑、金塔彩绘泥塑、瓜州彩绘泥塑、泥阳泥塑) |
张掖市临泽县,酒泉市金塔县、瓜州县,陇南市徽县 |
临泽县文化馆,金塔县文化馆,瓜州县文化馆,徽县文化馆 |
43 |
山丹烙画 |
张掖市 |
张掖丹雅烙画艺术有限公司 |
44 |
敦煌石粉彩绘技艺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馆 |
45 |
敦煌木雕画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馆 |
46 |
景泰树皮笔画 |
白银市景泰县 |
景泰县文化馆 |
47 |
临潭民间洮绣艺术 |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
临潭县文化馆 |
48 |
正宁香包绣制 |
庆阳市正宁县 |
正宁县文化馆 |
49 |
春叶、遮面 |
定西市通渭县 |
通渭县文化馆 |
50 |
通渭民间彩绘 |
定西市通渭县 |
通渭县文化馆 |
51 |
渭源民间彩画 |
定西市渭源县 |
渭源县文化馆 |
52 |
武山砖雕 |
天水市武山县 |
武山县文化馆 |
53 |
木雕(天水润龙木雕、河州木雕、宽川木雕) |
天水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陇南市礼县 |
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临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礼县文化馆 |
54 |
马勺脸谱 |
陇南市徽县 |
徽县文化馆 |
55 |
剪纸(武威重刻剪纸、礼县剪纸) |
武威市凉州区,陇南市礼县 |
凉州区文化馆,礼县文化馆 |
56 |
金川刻字 |
金昌市金川区 |
金川区文化馆 |
57 |
面塑 |
张掖市临泽县,陇南市成县 |
临泽县文化馆,成县文化馆 |
58 |
麦积根雕 |
天水市麦积区 |
麦积区文化馆 |
59 |
舟曲刺绣 |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
舟曲县文化馆 |
60 |
河州经字画 |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 |
临夏州中阿文书画艺术研究院 |
61 |
中国阿文书法艺术 |
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
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
八、传统技艺(49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保护单位 |
62 |
制毡技艺 |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
金川区文化馆,永昌县文化馆 |
63 |
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
金昌市永昌县 |
永昌县文化馆 |
64 |
嘉峪关芨芨草扎编工艺 |
嘉峪关市 |
嘉峪关市文化馆 |
65 |
九粮九轮酿制工艺 |
张掖市民乐县 |
民乐县文化馆 |
66 |
古籍修复技艺 |
甘肃省图书馆 |
甘肃省图书馆 |
67 |
书画装裱传统技艺 |
兰州市安宁区,定西市安定区 |
安宁区文化馆,安定区文化馆 |
68 |
兰州百合栽培技艺 |
兰州市七里河区 |
七里河区文化馆 |
69 |
兰州手工制陶工艺 |
兰州市七里河区 |
七里河区陶艺协会 |
70 |
西夏陶瓷烧制技艺 |
武威市凉州区 |
凉州区文化馆 |
71 |
皮活制作技艺 |
武威市民勤县,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定西市漳县 |
民勤县文化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化馆,漳县文化馆 |
72 |
西夏泥活字印刷术 |
武威市凉州区 |
凉州区文化馆 |
73 |
玉门陶埙制作技艺 |
酒泉市玉门市 |
玉门市文化馆 |
74 |
肃北蒙古族蒙古包制作技艺 |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 |
75 |
敦煌水晶眼镜制作技艺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阳光光学实业有限公司 |
76 |
仿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 |
白银市平川区 |
平川区文化馆 |
77 |
平川陶瓷烧制技艺 |
白银市平川区 |
平川区文化馆 |
78 |
景泰砂锅烧制技艺 |
白银市景泰县 |
景泰县文化馆 |
79 |
会宁石磨炒面制作技艺 |
白银市会宁县 |
会宁县文化馆 |
80 |
豳地傩面制作技艺 |
甘肃省民俗文化产业协会 |
甘肃省民俗文化产业协会 |
81 |
染缬技艺 |
兰州交通大学 |
兰州交通大学 |
82 |
藏式建筑技艺(碉房) |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
卓尼县文化馆 |
83 |
古战申氏金属加工技艺 |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
临潭县文化馆 |
84 |
临潭牛氏金属铸造技艺 |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
临潭县文化馆 |
85 |
青稞酒酿造技艺 |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 |
迭部县文化馆 |
86 |
皮影雕刻技艺 |
庆阳市环县 |
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87 |
民间手工编结技艺 |
庆阳市西峰区 |
西峰区文化馆 |
88 |
榫卯木制手工制作技艺 |
定西市 |
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89 |
陇中十三花宴席制作技艺 |
定西市 |
甘肃唐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90 |
“靛坪大曲”酿酒技艺 |
定西市陇西县 |
陇西县文化馆 |
91 |
井盐手工熬制技艺 |
定西市漳县 |
漳县文化馆 |
92 |
岷县陶艺加工技艺 |
定西市岷县 |
岷县文化馆 |
93 |
天水古琴制作技艺 |
天水市秦州区 |
秦州区文化馆 |
94 |
天水呱呱制作技艺 |
天水市秦州区 |
秦州区文化馆 |
95 |
武山柳编技艺 |
天水市武山县 |
武山县文化馆 |
96 |
甘谷麻鞋 |
天水市甘谷县 |
甘谷县文化馆 |
97 |
清水庞公玉雕技艺 |
天水市清水县 |
清水县文化馆 |
98 |
民间织布技艺 |
陇南市武都区 |
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99 |
武都蜂糖酒 |
陇南市武都区 |
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100 |
山核桃工艺品加工技艺 |
陇南市徽县 |
徽县文化馆 |
101 |
栗玉砚制作技艺(成县砚雕、栗亭砚制作技艺) |
陇南市成县、徽县 |
成县文化馆,甘肃天赐一秀根石艺术有限公司 |
102 |
红川酒酿造技艺 |
陇南市成县 |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103 |
麻纸制作技艺 |
陇南市西和县 |
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104 |
安口砂器制作技艺 |
平凉市华亭县 |
华亭县文化馆 |
105 |
华亭民间雕塑技艺 |
平凉市华亭县 |
华亭县文化馆 |
106 |
金川织褐子技艺 |
金昌市金川区 |
金川区文化馆 |
107 |
陶器制作技艺 |
定西市岷县、临洮县,天水市秦安县 |
岷县文化馆,临洮县文化馆,秦安县文化馆 |
108 |
紫斑牡丹酒酿制技艺 |
定西市临洮县 |
临洮县文化馆 |
109 |
岷县当归生产加工技艺 |
定西市岷县 |
岷县文化馆 |
110 |
民间脊兽制作技艺 |
平凉市泾川县 |
泾川县文化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