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在卫生计生系统大力弘扬“三种精神”纪实(图)
(2017/4/19 11:25:08)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明德向善、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大医精诚”

——张家川县在卫生计生系统大力弘扬“三种精神”纪实

  “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染身着了慌。”曾是张家川回汉群众昔日看病难的真实写照。

  “以前,县上医疗设施短缺,医生水平有限,百姓得了重一点的病,只能到90公里远的天水市医院看,耽误了病情不说,几个小时的路程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现如今,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改扩建,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医院看病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有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

  近年来,张家川县卫生计生系统高度重视职业精神培育,在全系统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明德向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大医精诚的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标兵,创模范、争一流”的主题实践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服务基层、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践行者——张爱爱

  繁忙的妇产科,张爱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B超显示,中央型前置胎盘,胎儿横位,35周,孕妇血压偏高,建议尽快住院观察……家人在吗?赶紧住院,我带你们去住院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医生患者离开了检查室。“这位患者情况紧急,抓紧办理住院手续”……从住院部出来的张爱爱,接诊完手头的病人,又返回了住院部,“早上进来的那位孕妇,现在情况怎么样,血压测了吗?……120/80mmHg,血压情况稳定。好,后续做进一步B超观察诊断,帮助纠正胎位…”

  二十年如一日,张爱爱一直从事着妇产科工作,没有节假日,不分雨雪天。“病人就是命令”,随叫随到,从不推托,毫无怨言。用患者话说:“张大夫态度和蔼热情,技术精湛,是我们信得过的好医生,找她看病就图个放心、踏实”。

  县中医院负责人介绍说,张爱爱从医几十年,时刻保持着一名医生应有的高尚品德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张大夫年诊治病人10000余人次,占全医院门诊20%以上,诊疗人次均居全院前列,诊治有效率92%,治愈率85%以上。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做一名人民信赖好医生”的诺言,成为全医院的一名优秀岗位标兵。

  明德向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马国杰

  医者仁心,明德向善,大爱无私。一次少年时代的选择,一份痴心不改的工作,一场持续46年的奉献……背着药箱的张家川县梁山镇斜头村医马国杰穿梭于天水、平凉两市的张家川、秦安、庄浪3县村庄的田间地头、农户村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病人有需要,他总是出现在病人面前。46年间他秉承“医者仁心”的天职,用信念和执着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

  “马大夫的腿虽有些残疾,但他是个热心肠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刚刚学会讲话的小孩,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寒冬酷暑,只要病人打个电话,马大夫二话不说,背起药箱赶去看病,乡亲们形象地称他为‘乡村120’”。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虽然治不了大病,可我一到,病人心里就有底了。在基层行医46年,一个人就要独当一面,要做一个合格全科医生,就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保一方平安。”多年来,马国杰担负着当地的内、外、妇、儿科、传染防治、统计上报、儿童计免、妇幼保健等各项工作,从没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

  “我们农村由于青壮年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又没有经济能力,靠每月外出打工的人汇钱过日子。谁家都有三灾八难,赊账治病在马大夫这里很常见,甚至有时他还会免费给一些特别贫困的村民治病”,一位曾经看过病的村民感激地说。多年来,马国杰借出去的钱,连同乡亲们赊欠的医药费超过数万余元,但他从不讨要,从不主动提及。马国杰如此慷慨,自己却极其节俭。邻居说:“马国杰自己家八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出门打工了。”而马国杰却这样说,“实际上当医生很好,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当成功救治一例病人,很有成就感。而年轻人可能总感觉到当医生比较麻烦吧,挣钱少又慢,还是出门打工挣钱快。”

  马国杰行医46年来,用乡亲们的话说,他离病人最近,离钱最远。马国杰深知农民挣钱的辛苦,他在给每一位病人用药时都要反复思量,开出的药既能治病又能省钱。“能吃药片绝不打针,能打针治好的绝不静脉点滴,能一块钱治好的绝不用一块一……”

  “干一行,爱一行。做人要有感恩的心,我很感激党和政府这些年对我们乡村医生的好政策,我只有通过认真给病人治病,尽最大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无愧于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这些年,县上对我们农村卫生室的政策、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乡村医生的补贴标准也在逐年提高,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医学专业人才加入到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中,这样一来,日常的头疼脑热等常见病就能在乡村一级得到救治,既减轻了农村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也能有效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实际问题”谈到希望,马国杰深有感触地说。

  精益求精、大医精诚的“好大夫”——李建英、许建新

  现如今,只要走进医院,儿科是患者最多、最忙碌的科室。“这两天气候变化大,感冒的娃娃一下子多了起来……”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建英的诊室前,大人小孩把整个诊室围得水泄不通,这么多的人,医生怎么看得过来啊。“孩子感冒流鼻涕咳嗽,一般都是病毒性的,不要担心,多给喝水,吃些抗病毒的感冒药,几天就好了。”只见李主任一边认真仔细地察看孩子的病情,一边耐心细致地解释感冒的病因……“我家娃娃只要生病就找李主任,认他的药,两个娃娃一次感冒的药总共下来才10块钱不到,吃了几天就好了,咱们县里难得的儿科好大夫啊。”

  偌大的诊室,孩子的哭闹声,大人们焦急的哄娃声,夹杂在一起, 此起彼伏。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李建英大夫在里面一呆就是一上午。“无论你多么烦躁,只要面对孩子们幼小明亮的眼睛和病痛折磨的神情,那一刻,你心里只有爱,其他一切都会抛在脑后。”医者仁心,大爱无私,此时此刻更显得弥足珍贵。

  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名医孙思邈,说的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中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近年来,张家川县中医院加强省级针灸、脾胃专科和市级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科建设,加大与省、市中医院的合作交流和医技培训力度,更加注重院内中医人才培养培育,全院涌现出了一批中医领域骨干带头人,针灸科主任医师许建新大夫就是其中一位。

  家住张川镇袁川村的30岁青年杨先生,在河南开了间拉面馆,生意还算不错,一年下来收入也相当可观。但令他头疼的事情发生了,自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在经历几番痛楚折磨后,杨先生去了当地一家最好的医院,医生告诉他需要看中医,实施保守治疗最好。春节回家,杨先生听同村的朋友说“县中医院有位姓许的大夫,治这种病最利索,自己的病就是许大夫给治好的,到现在一直再没犯过”。于是,杨先生找到了许建新医生,在许医生的中医保守治疗下,杨先生的病有了极大好转。“许大夫的技术和医德令人敬佩,住院期间,许大夫每天都来病房好几趟,态度很和蔼,看着病情一天天的好转,整个人的心情都好多了……”

  改革彰显成效,医德铸就医魂。张家川县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是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使然和全县上下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然,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明德向善、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大医精诚”的精神使然。

  县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济安介绍说,今后全县卫生计生工作将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人才领先、科技支撑,创新模式、转变方式,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统筹城乡、强化基层”的工作思路,着力做好“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五个转移、突破三大瓶颈、完善四大体系、抓好九项重点”的“35349”工程。同时,继续在全系统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明德向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大医精诚的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标兵,创模范、争一流”的主题实践活动,力争为全县广大回汉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高技能医疗队伍的发展壮大,“三种精神”的大力弘扬,“人人病有所医”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摄影相关图片
聚焦即将消失的乡村记忆(图) 烟铺樱桃花开朵朵(图) 清水烩牛肉(图) 伯阳镇“十里桃花”(图) 天水有个“杏花村”(图) 清水扁食(图) 天水白娃娃王姜乐被(图) 木雕(图) 双玉兰堂的千年玉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