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文学评论家马平川在张家川县座谈交流文学创作(图)
(2016/11/11 10:41:34)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作者:苏晓东  打印本页

  “文化有地域,文学无疆界。”身处关山西麓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历来名家多眷顾。特别是近年来,张家川文学的异军突起,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张家川,关注与张家川相关的文学作品,关注张家川作家群,关注与张家川文学现象有关的一切……

  11月9日,曾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平川先生,应邀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座谈交流文学创作。

  【初衷】“张家川文学现象引起我的关注”

  “这些年,我一直研究‘关天作家群’。相对全国而言,甘肃文学以诗歌独树一帜,而天水更是一个‘诗窝子’。近年来,天水诗歌创作一路走高,出现了以王若冰、李继宗等作家为主力的天水诗群。2015年,李继宗入选第二批甘肃‘诗歌八骏’,他的作品质好量多, 频频见诸各类文学期刊,影响力大。除了突出代表人物之外,张家川深厚的文化渊源、历史底蕴和文学积淀,孕育出了一批有思想、爱写作的青年作家队伍。第五届‘甘肃黄河文学奖’,李继宗、马浩瑜、杨逍、李彦周、洪玮等5名作家分别获得诗歌、小说奖项。这些都充分说明,张家川文学正在形成一种现象,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学创作现象”。在谈到对张家川文学的第一印象时,马平川先生赞赏有加。

  文化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张家川虽偏居西北一隅,但地处关山西麓,曾是秦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早在隋唐,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高适等名家围绕关山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从这些诗词歌赋中,足可窥探“关山文学”曾经的辉煌。

  马平川说,“当今的张家川文学,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归结起来有五方面因素助推其发展:一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荣;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是有一批笔耕不辍的业余写手和作家群;四是文学作品整体水平较高;五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搭建文学平台有力有效。”

  正如2016年3月,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正茂在大型电视连续剧《关山魂》剧本张家川首发式上所说的“张家川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这为张家川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畅谈】“文学愉悦心灵,要始终坚守我们的文学根据地”

  文学启迪心智,文学愉悦心灵。张家川文学现象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喜欢文学的人多,投身创作的热情高。座谈会当天,听说马平川先生应邀来张家川做讲座,来自全县各阶层、各行业的20多位文学爱好者早早等候,那种对文学的渴望和热爱,在后来的问答环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座谈会上,马平川先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学评论和创作经历,以及对张家川乃至天水作家群的长期关注,放眼“关天作家群”,延伸当前国内文学主张、文学发展等层面,对文学创作、题材写作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文学带给人的精神心灵愉悦,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面对当下浮华诱惑的社会,文学人要横下心、沉下心,专注自己的文学创作,始终坚守我们的文学根据地;小说要雅俗共赏,散文要贴近生活,散文的力量在于穿透人心,不仅需要一定的生活体验,更需要历久弥新的生命体验……”如此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的讲座,让在场的文学爱好者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马平川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张家川文学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坚持用心、用情写作,才有可能让张家川文学这一现象在文字的国度里结出累累硕果。”

  ▲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 文学爱好者踊跃提问

  【寄语】“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走出关山,再看张家川文学”

  “怎样把散文的生命力写出来?有时候写的作品看似语言华丽,但读之索然无味……”座谈会上,围绕平时写作中出现的困惑,在场的张家川文学青年们踊跃提问,马平川先生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

  “写作和炒菜一个道理,众多食材摆在那里,如何做出美味的佳肴,关键看炒菜人的技艺,这里面包括食材选用、调料添加、火候掌握等学问,需要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对于年轻人来说,散文是一个比较难的体裁,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需要岁月的历练和积淀。语言是作家的看家本领,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语言、好的境界、好的情怀,这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文学写作中领悟、积累。”

  对于张家川文学创作的未来,马平川先生深情寄语:“墙内开花墙外香。当下,文学创作出现了‘回热’现象,张家川文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学阵地,沉心静气专注写作。同时,要走出关山,放眼‘关天作家群’乃至全国文坛,回头再看张家川文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相信有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作家队伍,有深厚的关山历史文源文脉文化做积淀,有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张家川的文学发展之路虽漫长而艰辛,但前景无限看好。”

  张家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林荣在参加当天的座谈后说,张家川文学需要更多像马平川先生这样的名家关心关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支持力度,打响关山品牌,经过几年时间打造,形成一批真正有份量、有质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学作品。我们将继续做好文学创作的扶持和文学作品的推介,大力培植爱护张家川文学这块高地,努力办好《关山文艺》、关山笔会,搭建文学名家与本土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合力激发文学创作的内生动力,拓宽张家川文学视野,扩大张家川文学影响力。

  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张家川的青年一代勇挑重任,砥砺前行,将用自己的作品精心演绎关山文化的根与魂——这是文学的热爱与坚守,更是崇尚文学的那份执着和担当。

  ▲ 马平川先生与张家川县文学青年交流

  【人物简介】马平川,著名文学评论家,曾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文艺理论与批评》评论征文奖,《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奖,全国第八届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著有评论集《话语内在的真相》等著作。中学时,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先后被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破格免试录取,后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做过报社记者、编辑,现供职于西部某高校文学研究所,从事文艺批评和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近年来,马平川先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兰州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评论文章60余篇,其中有数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刊物网站转载。其中一些学术观点回应了现实的困境和焦虑,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和争鸣。《文艺报》曾刊文称:“马平川是近年来国内最为活跃的优秀青年评论家之一”。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黄”大片来袭! 天水机场为花牛苹果代言(图) 麦积山“十·一”黄金周人气爆棚 “花牛”美图(组照) 我为花牛苹果代言(图) 宝天高速公路天水段(图) 秦州区钱家坝(图) 天定高速公路(组图) 天水火车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