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引到了灶房里、房子修到了平川里、培训来到了家门口……这都是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高山村群众肖克成乐呵呵的说道。
“我们农村以前地陡、路窄、喝水难,干什么都不易,实在让我们农家人愁啊,你看现在地平了、水有了、路好了、山绿了。”闫家乡车古村群众杨国珍高兴地说。
“饮水安全通村率达到100%,255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四通八达的农田道路格局形成,“百日万名”劳动力培训如火如荼开展……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关山脚下焕发生机。”张家川县扶贫办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张家川县干部群众都说的正是自治县实施的安全饮水、梯田建设、农田道路、建制村水泥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劳动力培训、扶贫互助协会、行政村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自然村通动力电等10个全覆盖带来的可喜变化。
张家川县委书记刘长江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坚持把上级部署、群众意愿、最大心力充分结合起来,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坚持把解决吃水难、出行难、贷款难等‘十大难题’作为扶贫攻坚的重头戏,全力实施‘1+18’精准扶贫方案和‘369’扶贫计划,大打精准扶贫攻坚战,定方向、理思路、创方式、强措施、抓落实,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积极争取项目,全力落实措施,实现了10个全覆盖,为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奠定了基础。”

告别吃水难 安全饮水全覆盖
“清凉凉的甜水者哎哟,上呀山来吔,阿哥哟阿妹吔,愁眉,愁眉展了吔!”这是曾经长期备受饮水困扰的张家川县群众喝上汩汩清水后创编的一首“花儿”,表达了张家川33万回汉群众实现饮水安全的喜悦心情。
为了彻底解决饮水难、饮水安全这一制约瓶颈,张家川县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先后建成了渠子梁、连五梁等6处规模化、跨乡镇、跨流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张家川县累计解决了15个乡镇235个行政村43055户20.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6.7%。

解决行路难通村水泥路全覆盖
“晴通雨阻”曾是张家川县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
如今,对于通村的水泥路建设,当地的老百姓称赞这是政府办的又一件实事。家住平安乡包梁村的马社利几乎每天都要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走一趟。他告诉记者:“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都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不光我们农民出行方便了,来村里做买卖、收粮食的人也多了许多,相比过去真是大变了样。”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行动,重点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坚持依托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加强贫困村交通道路建设,实现了全县255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标,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山川换新颜标准化梯田全覆盖
走在张家川的农村,养骡马的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农用机械的大量增加。马关乡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李旭升向记者道出了究竟:这都是梯田建设带来的变化。
“原先坡陡地块小,种收全靠人背畜驮。现在地平整了,我们农民卖掉耕牛用上了‘铁牛’,省力多了。”李旭升乐呵呵的说。
据悉,张家川县围绕改善农业耕作条件,提高农业耕作水平,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资金,加大高标准、高水平农田建设力度。目前已累计修建标准化梯田57.65万亩,梯田化率达97.64%,实现农村标准化梯田建设全覆盖的目标。

织出致富网 农田道路全覆盖
要治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
说起农田道路建设,张家川老百姓心里最亮堂。
“这条路以前不但窄而且陡,给我们庄稼人制造了不少麻烦,一旦遇到下雨天山上的粮食转不下来,家里的土肥也挑不上去。
村上今年就把这条路给整宽修平了,就是为了在山上栽植核桃树,发展现代农业,让我们的车辆可以自由地跑了。”正驾驶着三轮车往地里运送农家肥的龙山镇韩川村村民马金元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把农田道路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来抓,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全县修建农田道路1503条3858公里,形成了网状分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田道路格局,实现了自然村农田道路建设全覆盖。

看病更方便 贫困村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
整洁的床位,诊断室、治疗室、中药柜、西药柜架等一应俱全。诊疗、疫情管理等主要规章制度上墙,这是记者近日在张家川县村卫生室建设现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连五乡李家村村卫生室,村民李大爷满意地对我们说:“以前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能挨就挨,病挨大了才去城里医院。你看,现在村卫生室条件这么好,吊瓶都能挂,有个小病小灾不用出村就治了,大病还能帮着转诊。”
县卫计局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张家川县大多数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在村医家中,个别长期租用房屋开展工作,普遍面积小,且房屋年久失修,危房率达79%。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我们把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建设力度,目前全县115个贫困村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培训来到家门口 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全覆盖
“牛的饲料如何调制?冬季牛羊的常发病有哪些?该如何治?养殖场如何消毒?”县畜牧局专家为大阳乡盲目养殖的贫困户培训畜牧养殖技术。
这仅仅是张家川县启动的精准扶贫“百日万名”劳动力培训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充分发挥回汉群众长餐饮、重养畜、擅经商的特长,张家川县以“三大富民产业”为重点,紧跟群众发展需求,全面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听完专家讲解的大阳乡闫家村养牛户闫根虎颇有感触地说:“和牛打了多年的交道,本以为对养牛还有些了解。听了专家的讲解,让我才明白以前只是停留在原始阶段,以后要好好学习养牛知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培训,在整体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贫困户发展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转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升了贫困人口劳务输转的质量和层次,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贷款不出村 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
“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在养殖牛羊,也有心扩大养殖规模,可资金来源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去银行贷款要抵押,尤其是贫困户,更是难上加难,如今互助协会将这一难题解决了。”说这话的正是闫家乡车古村养殖大户马建康,同时也兼任该村互助协会理事长。
方便快捷、手续简单、借款利率低、省时又省力,让互助协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他们将互助协会亲切比喻为“不出村的银行”。
去年以来,张家川县坚持把建立村级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作为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有效举措,先后筹集资金3716万元,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94个。特别是今年8月份以来,张家川县在全县剩余的161个行政村中建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实现了全县255个行政村扶贫互助协会的全覆盖。

发展学前教育 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自从中心幼儿园开园,娃娃可以学跳舞、唱歌,每天还给我们表演节目,精神得很……”张家川县连五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高兴地说。
今年,张家川县坚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阻断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的关键举措,投资1280万元,启动实施了21所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将于2016年春季开始招生。
县教体局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应建必建”的指示精神,通过深入调研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全面启动了70所贫困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年底前将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春季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全县幼儿园数量将达到113所,共有11504名适龄幼儿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目标。

强阵地固根基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整洁的办公场所、齐全的设置配备、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的工作流程……走进张家川县,每个乡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映入眼帘的一幕幕犹如一束红花,让人过目难忘。
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建设“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的“五位一体”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县乡和部门资源,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集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治安和远程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活动阵地。
记者了解到,张家川县采取县财政拨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乡村筹一点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了全县255个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升级改造 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用电量大幅攀升,张家川县村组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电灯忽明忽暗,电器成了摆设,大年三十晚上,想看个春晚都看不成,家里电视屏幕闪个不停……”记者在张家川县采访时,有村民告诉记者。
针对贫困村动力电覆盖不全、供电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张家川县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动力电源覆盖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10个扶贫易地搬迁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和6个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了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