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先锋行动】记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马晓峰(图)
(2016-2-17 9:24:44)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开栏语: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本网特开设《先锋行动》专栏,宣传张家川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医者仁心 党员模范

  ——记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马晓峰

  生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从医境界。

  他,放弃平台优越、待遇优厚的省城大医院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他,舍小家顾大家,真情服务永不悔。

  他,回家乡后开展新技术,为患者带去福音。

  他,发扬传帮带的好作风,将优质诊疗技术传延。

  他的名字叫马晓峰,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党小组组长、外科主任。

  1996年,马晓峰从西北民族学院医学系毕业,放弃了省城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提出:回家乡,服务乡亲。为了这句承诺,他在县第一人民医院一干就是20年。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悉心学习提高医技,从一名主治医师成长为副主任医师,每年上百台的手术,让他对胃大部分切除术、颅脑损伤手术等较大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所主刀的胆囊摘除术、胆道探查术,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马晓峰是县医院一位勇于创新的共产党员。“我认为把病人治好才是一名医生最大的医德。”马晓峰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时刻用这句话督促着自己不停的进步,为让病人能够获得最优的治疗,他不断地向医术的高峰攀登,不断地打破职业的技术坚冰,用精湛的技术诠释医德。

  2004年,马晓峰做了第一台胸部创伤开胸探查手术。当他剪断缝合切口的最后一根线时,在旁边一直为马晓峰递送器械的医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慨叹:“这样的手术,让张家川人整整等了20多年!”。这台手术,填补了张家川县该项目的空白。

  2007年,马晓峰针对县医院急救用血量大、血源紧张、取血耗时长等实际困难,带领自己的外科团队研究制作了简易自体血液回输装置,并于当年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后,马晓峰将临床实践固化为理论成果,撰写了《改良自体血液回输法的临床应用前景预测》科研报告,获得2008年度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年来,马晓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与死之间惊心动魄的较量,他把挽救病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2010年11月的一天晚上7点多,外科收住了一位颅脑损伤病人,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手术。当时,刚结束一台手术的马晓峰顾不得休息,立即和同事一起抢救病人,手术结束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正当他给病人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时,又来了一位严重腹部外伤的患者。救死扶伤的本能,让马晓峰再次走进了手术室……

  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十分耐心,常常是边画图边解释,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有些外地患者赶不上他的门诊,他就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诊治。为了给经济困难的患者节省住院费用,他常常在晚上为他们做手术,后半夜才能回家……

  在处理医患关系上,马晓峰从来没有刻意地去研究什么技巧,在他看来,只要能时时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医患之间就不存在所谓的矛盾。马晓峰要求外科每一名医生,小到一片药,大到一项检查,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尽量为患者减低医疗费用。

  在行医的20年里,马晓峰深受好评。在病人眼里,他是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在同事眼里,他是好老师、好榜样;在院领导眼里,他是得力干将。

  马晓峰对此评价却十分谦虚,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他做得还不够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在外科工作,不仅要与形形色色疾病打交道,更要以人为本,关心患者;不仅要解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更要解除患者心理的疾病,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这些医院的老前辈们和自己的同事都做得很好,我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跟上时代潮流,造福更多患者。”

摄影相关图片
这个春节,天水的夜美翻了 “玉皇大表”仪式(图) “朝观”大片看起来!(图) 年味品起来,社火耍起来(图) 春节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图) 看社火 过大年(图) 赏桃花 过大年(图) 天水军地迎新春文艺晚会精彩上演 天水市2016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