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农民照顾盲母几十载孝心感动乡邻(组图)
(2013-11-5 20:44:47)  来源:张家川新闻中心 作者:窦苗苗  打印本页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乡蒲家村的回族硬汉沙世清是当地村民人人称赞的孝子。他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被八方乡邻传为美谈。

  面对困难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笔者10月30日走进沙世清家给他母亲说清采访来意后,今年80岁的白哈曼说起自己的儿子有夸不完的话,我的这个儿子最孝顺我了,活到这个年纪我已很满足了,我的吃喝拉撒全靠他照料呀,唉,我这个瞎老婆子,害着他什么都干不成。而在一旁的邻居马聪说,大妈,你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顺你,这个咱们乡亲们都清楚地很。今年42岁的沙世清家有姐弟四人,他母亲在14岁患上了眼疾导致失明,父亲在70年代英年早逝,当时他只有四岁,失明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他们姐弟四人,受母亲坚强性格的影响,沙世清姐弟几人面对困难生活从不屈服,在母亲的教导下,年幼的他们很早就学会了洗衣服、做饭、挑水、种地……后来,哥哥姐姐弟弟都相继结婚生子,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身上,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沙世清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照顾盲母  他是母亲明亮的“眼睛” 

  说起儿子,双目失明的白哈曼说,儿子就是她的“眼睛”。笔者发现,白哈曼老人在上房炕上的被褥干净整洁。笔者了解到,沙世清几十年坚持睡在母亲的身边,夜里随时起身查看母亲睡的可好,被子是否掉了和服侍大小便等。每天他总是凌晨五点以前就起床,首先将痰盂清洗干净,将屋内收拾整洁,提前准备好早饭。再去伺候母亲穿衣起床、刷牙洗脸。每日坚持为母亲洗脚,每周坚持为母亲至少洗一次头,因为老人行动不便,十多年来,母亲多是通过他背到卫生间大小便,难免脏、臭,但沙世清都能及时清理干净。沙世清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打零工和哥哥弟弟姐姐给母亲的生活费,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从没有为此抱怨,用心打理生活,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面对笔者的采访,沙世清说,这有什么可说的,我的母亲应该由我照顾,这是我的义务。他还说,我们家虽然生活普通,但不管什么饭菜,从来没有浪费,就是夏天剩的有些发馊的馒头、稀饭我都没有丢弃过,都是自己热热吃了,自己十多年来从未添置一件体面的衣裳。让白哈曼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前年,她高血压病突犯,她喊儿子,沙世清背上母亲一路从村子里跑到几十里远的胡川乡政府所在地张堡村,及时的搭上去县城的班车,她的病及时的得到了救治。

  坚定信心  他是母亲永远的“拐杖” 

  其实,沙世清的负担本可以轻一些,在农村本可作为五保户将母亲送到敬老院养老,但沙世清始终把母带在身边,不离不弃。他说,母亲把我们姐弟几人好不容易拉扯大,我们现在都有生存能力,把母亲留在敬老院,她多孤单,让外面人怎么说我们呀,况且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慢慢好了起来,儿子今年也在外面开始打工挣钱了,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垮我们的,我是母亲永远的‘拐杖’!”。况且政府也很关怀我们,母亲看病有合作医疗保障,我也给母亲交了养老保险,每年节日期间还会来慰问母亲,我很知感。身教重于言传,沙世清的爱人和孩子们,多年来也为母亲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却从无怨言。

  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就是这样薪火相承、代代相传。沙世清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母亲,为他们的家庭撑起一片天。他的义举也得到了子女的尊重与继承,这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摄影相关图片
金秋十月赏红叶(图) 石门秋景(组图) 走进“辣椒之乡”(图) 走进丰望苹果园(图) 初秋走草川(图) 《轩辕鼓舞》 张吕牧场(图) 张棉驿乡风光(图) 走进张家川平安牧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