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12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自治县60年县庆、“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及“双联”行动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五大目标定位”,坚持“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谐县”的基本方略和“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科教兴县、赶超发展三大战略,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工商经济发展、城镇综合开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近期,张家川新闻中心将推出《回眸2012》系列报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张家川县2012年光辉历程;宣传推动全县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为实现张家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
《回眸2012》系列报道之七
扶贫开发助推张家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全县农业“三区三园五带”建设和农村实现“六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对象,有效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三大富民产业,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通过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贫困乡村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张家川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五年来,该县围绕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产业建设,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亿元,在贫困村建成畜牧养殖基地38个,引进良种牛近1万头,修建养牛暖棚近5000座,项目户年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先后投入扶贫资金628万元,在20个贫困村建成蔬菜塑料大棚3140座,全县项目户每年蔬菜收入平均都在6000元以上。先后在大阳乡、龙山镇的8个村实施了南山梁万亩苹果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05万元,已发展苹果基地1万亩,配套修建了灌溉设施和园区道路建设,套种低秆农作物。2009年秋,集中连片栽植6500亩,改造和推广新技术3500亩,目前果树长势良好;2010年建成果园灌溉工程1处,修建园区主干道10公里、涵洞5个,圆满完成了省级片区开发试点项目建设任务。2010年,新建张川镇后川河流域畜牧园区,项目总投资7035万元,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在张川镇西关村、东街村、峡口村建成双列式养牛冬暖棚30栋6000平方米,引进良种肥牛750头,扶持养牛专业户30户,带动贫困户300户。目前正在实施二期工程。

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该县先后在19个贫困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9处,解决了近2万人的饮水难题。建设堤防工程近13.5公里,保护了16个村的农田及村庄安全。修建村组道路98.5公里,彻底解决了27个村回汉群众的行路难题。 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易地搬迁、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农田水利公益事业等项目59项4.3亿元,完成通村道路14条36.7公里,农田道路456.2公里,完成巷道硬化面积11.9万平方米,修建桥梁6座,实施危旧房改造10016户,建成乡镇文化站13个,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4个,流转土地面积7466亩。投资500万元,在5个贫困村硬化村组道路10.4公里,贫困户危旧房改造20户,扶持贫困户480户,引进良种牛240头,新修养畜暖棚240座。

小康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该县先后在62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资金,帮助项目村发展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通过项目建设,项目村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农村工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3亿元,增长40.1%。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大多数村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

农民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该县大力培育“清真餐饮”、“民族家政”、“电工电焊”、“伊香拉面师”等劳务品牌, 2012年投资230万元,培训“伊香拉面师”、“伊香烹饪师”1000人。协同县职教中心、市卫校等培训基地,完成贫困户“两后生”技能培训1200人,五年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9900余人次,培训农村“两后生”1530名,使全县绝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其中大部分已与省、内外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

贫困面不断下降,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该县贫困人口由2007年底的7.67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4.6万人;贫困面由2007年底的24.98%下降到2011年底的14.8%,下降10.18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3元,比2007年净增1253元,增长78.3%。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一体两翼”担保体系,全面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双联惠农贷款”工作,累计落实贷款1998户8562万元,三大富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清真餐饮业从业户数达到4632户、规模养殖户增至13373户、皮毛加工贩运队伍达到4160户,户均收入分别增加1万元、500元和2万元;新建劳务基地26个,输转劳动力6.7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5亿元,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贫困面不断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