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先后实施了影视中心、回乡风情园、乡镇文化站等一批文化项目和农家书屋、村村通、户户通、博物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构筑了城乡一体、运转正常、服务良好的公共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本网站将陆续刊发《文化之花绽阿阳》系列报道,通过一组组镜头、一幅幅画面和一段段文字,演绎文化生活,展示文化成果,彰显文化魅力,引领新时期的群众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文化之花绽阿阳》系列报道之五
张家川“三馆”免费开放为文化惠民“亮绿灯”

“一直以来,我都是县图书馆的忠实读者,自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我经常会来这里看书,这也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光也莫过于此,回家的时候顺便借几本书看看,充实充实自己。”有着五年借阅经历的小丁小声对记者说道,生怕打扰了图书馆这方宁静的世界。
放眼望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图书馆内,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内分别被年龄不等的读者们占据,他们正在认真的翻阅着手中的图书,脸上的表情不禁让我猜测他们被什么样的文字吸引着……
张家川县图书馆成立于1980年。于2007年10月搬入县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大楼设立新馆办公,馆舍面积580平方米。目前藏书5万余册。其中报刊279种7230册、地方文献30种70册、工具书191种523册。自县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每周开馆时间49小时,双休日节假日不关闭。年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3.7万册(次)。不过来图书馆借阅的大部分为学生,大多数同学也都能够遵守馆内秩序,县图书馆馆长李春林对记者说。

“通过参观县民族文化博物馆,我对张家川县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马家塬战国古墓,其中的馆藏精品和珍贵文物让我大开眼界。如今,博物馆免费开放了,以后我们可以随时来参观学习,让自己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历史文化水平。”县一中高一一班冯晶在参观完县民族博物馆之后有所感悟。
张家川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川河畔张川镇新区滨河西路6号。占地2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93.2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40多平方米,总投资750万元。博物馆藏品数量众多,其中国家珍贵文物数量可观,这些珍贵文物中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珍品。馆藏中具有代表性的陶器、铜器、瓷器、书画等精品,荟萃了境内历年出土文物精品和部分马家塬出土的珍贵文物,集中展示了张家川回汉儿女共同创造的灿烂历史。

自2011年12月30日县民族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不仅成为公众学习知识、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和文化休闲的场所,也成为公民接受终生教育的课堂,成为最富有吸引力的神圣文化殿堂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精神家园。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的落成和开放,为我们传承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既是张家川县献给党的十八大的一份厚礼,也是张家川县打造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对于提高张家川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张家川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张家川县委宣传部长王志军在沈遐熙革命纪念馆开馆时说。
2012年10月12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沈遐熙革命纪念馆落成并免费为大众开放。沈遐熙革命纪念馆选址在张家川县博物馆四楼,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序厅和展厅两大部分六个单元。工程总造价达50万元。纪念馆内文字、图片、摄影、绘画等各类资料充实,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为代表的张家川地下党人,领导回汉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英勇奋斗历程和突出历史贡献,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张家川独具特色的红色革命历史画卷。

张家川县沈遐熙革命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充分利用沈遐熙革命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至目前,已经接纳了1000多人次莅临参观。
张家川县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时,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只有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愿望“接茬”、“合拍”,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张家川县“三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为让更多百姓享受“优质文化就在家门口”的公共福利,“三馆”统统为大众亮起“绿灯”。免费开放之举,获一片叫好声,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犹如一股春风,在人们心中激荡起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文化权益的阵阵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