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联村组认真入户对接搞调研,倾听心声办实事,上下联动破难题,结合村情兴产业,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新期盼,奏响了扶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嘹亮号角,打开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记者深入15个乡镇、对省市县乡开展此次行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了专题采访,本网将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牵手共进》系列报道, 通过典型宣传,进一步激发引领带动各级包联单位进一步创新思路,扎实开展为民富民行动,真正让群众的思想活起来,富民的产业兴起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的面貌靓起来。
提素质 兴产业 夯基础
---省财政厅“三种包联”模式给力群众脱贫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魏晓阳带领包联队员多次深入张家川县川王乡川王村,通过走访乡村小学、调研农综开发示范区项目,征求乡村干部群众意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送政策、访民意,理思路、谋发展,引项目、办实事 “三步走”的包联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扎实开展产业包联、智力包联、资金包联,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推动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实施开发式包联,改善教育条件。省财政厅在第五次开展包联时,得知川王村小学课桌破旧、课外图书短缺的实际,动员厅、处干部捐款购置100套课桌和100套图书。在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省财政厅国库处副处级调研员王胜华带领省财政厅联村联户队员一行,第六次深入联系点为川王村小学和学生送去了课桌和课外图书,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孩子们的学习所需。

实施产业化包联,培育致富产业。省财政厅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川王村是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具备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通过走访调研,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将帮扶重点放在发展蔬菜产业上,积极引导联系村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壮大主导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帮扶组先后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深入川王村,对农民群众进行现场技能培训。积极筹措资金,为帮扶群众发放蔬菜种植、疾病防治、妇女维权、进城务工维权等致富信息和种植资料书籍。

实施投入性包联,改善生产条件。川王村去年以来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摆布在川王河沿线,由于流线长,河堤治理项目所需资金大,村组无力实施。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的成果将毁于一旦。这一困难犹如一块巨石压在川王村群众的心上。省财政厅急群众之所急,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联村的重点,积极论证协调解决农田防护河堤工程建设项目,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在省财政厅的积极协调帮扶下,总投资520万元、修建5.2公里的农田防护河堤工程已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川王村排洪沟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