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13年7月6日将迎来60周年华诞。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全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家川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60年风雨历程,60年沧桑巨变。为了充分展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60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从即日起特推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热烈庆祝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
唱民族团结歌 谱和谐发展曲
——张家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硕果侧记
马小平
不管回汉群众,谁家有了难事,大家都来帮忙,谁家有了喜事,大家同去祝贺。汉族群众过春节,回族群众前往庆贺;回族群众开斋时,汉族群众也不忘前往祝贺……这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乡呈现出的喜人景象。
自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这一主题,立足“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的县情,以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在张家川大地蔚然盛开。
近年来,张家川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按照“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谐县”的基本方略,坚持“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强化领导,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张家川县针对县内少数民族多、宗教多、教派多的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团结和发展两大主题,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总要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任务,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保稳定、促和谐,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精心部署,提出了“加强团结保稳定,拓宽载体谋特色”的创建工作思路,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开展全县的创建活动;各乡镇、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由领导小组抓总、部门牵头、各单位具体落实的组织网络,层层签订责任书;县委中心学习组每年不少于2次专题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知识,通过举办各种辅导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引导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热情。
同时,张家川还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进乡镇、入村社活动,全面提高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政策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活动、个个争当创建先进的良好氛围。还深入到435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采用与宗教教职人员和管委会主任座谈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并检查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利用“主麻日”开展主题宣讲,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同时还采用以会代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分层次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市、县领导到会开展政策法规培训,突出了重点,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增进了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以“弘扬优秀宗教文化,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宗教教职人员法制政策培训班。同时,还组织宗教界政协委员和部分宗教界人士赴北京、辽宁、山东等地进行学习考察,通过组织宗教界人士外出考察学习,使他们学到了外地发展经济,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让宗教界人士看到了差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目睹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从而坚定宗教界人士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张家川县还提出了,要促进张家川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繁荣进步,除了抓好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以外,还要把宗教界队伍建设好,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张家川县西大寺教长张成林激动地说:“县委、县政府能把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同全县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同等对待,这不仅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我们在政治上的关怀。”张家川建立和落实宗教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向县人大代表报告民族宗教工作,向县政协委员通报一次民族宗教工作情况。同时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四包四联”制度,确定每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名宗教人士,及时了解掌握宗教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每一位县级领导熟悉掌握宗教工作,为决策部署宗教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全县31名县级领导共联系宗教界人士31人。同时,还每逢春节、开斋节等重大节日,县上都对宗教界人士进行慰问,鼓励他们为张家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针对宗教教职人员常年坚守在宗教活动场所为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服务,条件艰苦,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的实际,从2010年7月14日开始,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宗教教职人员生活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独特作用,对取得宗教团体教职人员资格,没有固定收入的县境内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界人士给予生活费补助,从2010年元月份起为全县531名宗教界人士发放生活补助。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共产党为我们发放生活补助这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创举,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动力,立足本职岗位,教育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发扬优良传统,服务大局,维护宗教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张家川还组织全县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平安清真寺、团结清真寺、和谐清真寺” 等创建活动;在宗教界开展以“遵守法律法规”和“比促团结和睦、比干公益事业” 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目前,在全县宗教界中形成了以比荣誉为荣,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在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植树造林、道路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等工作中担当义务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的调觧,增进了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团结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为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搞好全县宗教工作,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在全县开展“三联三引三助”活动,即: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界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为此,全县各级组织,特别是乡村组织对搞好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各乡镇在村党支部确定了联系的宗教场所,村干部确定了联系的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各村党员确定联系的信教群众,目前,全县258名农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435处;799名村干部联系705名宗教教职人员;7384名农村党员联系1478名思想先进的农村致富能人和困难信教群众。通过在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开展“三联三引三助”活动,使全县各级党组织、村干部、党员、宗教人士、信教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全县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构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在“三联三引三助”活动中得到实惠的当地干部群众高兴地说:“三联”——“联”出了团结稳定的新局面,“三引”——“引”出了崇尚文明的新风尚,“三助”——“助”出了科学发展的新合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和宗教工作责任考核机制。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矛盾调处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持续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力推动张家川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起到极大作用。
如今在喜迎自治县60华诞即将到来的日子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各民族、各宗教互助互爱已蔚然成风,张家川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都充分认识到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大家都在以实际行动珍惜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使民族团结之花在张家川大地上处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