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迅速 组织有力 措施得当
——张家川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抢险救灾

8月11日,张家川县中西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达58.5mm。木河、龙山等8乡镇54村受灾,涉及3520户18214人,直接经济损失7436.9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395.02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925.91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056.7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灾情一线,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一是反应及时迅速,救灾机制健全,组织有力。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带领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灾情发生地查看灾情,掌握受灾情况,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受灾严重的乡镇、村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召开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全县防汛抗洪工作,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靠实工作责任。
二是紧急安置到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灾情使全县43村978户民房受损,其中倒塌民房1328间,形成危房2536间,部分群众急需紧急安置转移。为了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伤病能及时得到救治,全县各级党组织果断处置,紧急转移受灾群众325户1535人,其中,搭建帐篷安置点4个,转移安置群众102户498人,引导群众投亲靠友转移189户864人,利用学校和村阵地转移34户173人。由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反应迅速,组织得力,处理得当,确保了全县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是救灾措施得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县级包乡领导、县直帮扶部门负责人与乡、村、组干部一起逐村入户,核查灾情,并做好群众的安抚和疏导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帮助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及时下拨救灾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群众生活安排和水毁道路、桥梁的抢修维护,确保群众生产不出问题。同时,县农业、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组织力量抢修被毁道路、桥梁、电力、通讯、供水等设施,尽快打通受阻道路,恢复供水供电,保障通讯畅通,力争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是排查摸底扎实,严防再次降雨导致次生灾害发生。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加强近期雨情、水情、汛情的监测预报, 对龙山、木河、川王、刘堡等乡镇的重大险情险段和容易发生地质性灾害的地方,组织党员干部24小时值班,并全面细致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切实抓好重点区域的防汛监测;县防疫部门组织人员深入洪水漫过区域开展疫情监控和防疫工作,确保洪灾过后无疫情。县上组成了200人的抢险应急队伍,抽调应急转移车辆10辆,储备了必要的救灾帐篷、发电机等救灾物资,为抗洪救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的带领下,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物资储备,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做到提前防范,群防群治,安全度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