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马家塬战国墓葬及出土文物保护专家论证会在县迎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参加论证会专家和领导有: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清林,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铁付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德才,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旭东,国家文物局彩绘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主任、秦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员周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仲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杨军昌,国家文物考古处张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西晨,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甘肃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肖学智,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坚,甘肃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王旭,甘肃省文物局文物处赵剑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惠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史尔青,天水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四龙,天水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杨晓红,张家川县县委副书记马正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肖锋,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关春生,县政协副主席马生贵,县政府副县长马玉凤以及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发改局、公安局、文化旅游局、博物馆的负责人共30多人。

会议由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主持,会上,张家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肖锋对马家塬战国墓葬及出土文物保护情况作了汇报发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辉介绍了马家塬战国墓葬及出土文物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西晨介绍了马家塬战国墓葬及出土文物保护方案。与会专家领导在深入马家塬战国墓地现场考察之后进行了论证发言。

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先后发掘墓葬3座,出土豪华车乘,青铜器、车饰件、金银箔饰片、釉陶珠、玛瑙、错金银铁器、陶器等文物1600余件,不仅文物数量多,而且档次很高。2007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二期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马家塬墓葬自发掘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和各位专家、学者的高度支持与关注,发掘与保护工作进展顺利,为保证遗址和文物的安全,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墓葬及遗址保护纳入法律保护范围。马家塬墓葬从抢救发掘开始,县政府为加强墓葬的安全保护,于2006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2月1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保护标志碑。现正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遗址的安全保护。于2007年10月成立了马家塬文物管理所,编制8人,负责马家塬遗址及墓葬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加强群防群治,成立了以乡干部、村委会成员为骨干、部分群众参与的群众性保护组织,加强群众教育和法制宣传,基本形成了专业队伍为主,群众性业余组织为辅的文物保护队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遗址的安全。三是加强保护设施建设,确保墓葬安全。由于马家塬海拔较高,夏季暴雨多发,为了保证已发掘墓葬和出土陪葬车乘的安全,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50万元为马家塬已发掘的三座墓葬搭建了临时大棚,基本保证了墓葬和出土车乘的安全。同时,对马家塬墓葬已出土的部分文物,经省文物局同意,转移到县博物馆,与馆藏文物一起加以保护。县政府投资8万元,对博物馆文物库房的门窗进行了加固,并购置了一套安全监控设备,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县博物馆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值班制度,聘用了数名保安人员与博物馆安全保卫人员共同值班,以确保文物库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