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殖小区到产业园区
——武山县滩歌镇黒池殿村改造养殖小区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2月23日讯(记者 康正东 王正平 郭永强 兰红红 实习生 卢慧 康慧慧)2023年1月13日,在武山县第二届“百佳模范”颁奖典礼上,滩歌镇黒池殿村被评为“十佳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2022年,黒池殿村集体经济创收14.8万元,这其中经养殖小区改造后的产业园区蔬菜种植贡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从昔日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养殖小区,到如今助推村集体经济增长的产业园区,黒池殿村巧妙“洗牌”,解决了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赢得民心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板上是产业园区平面图及运营模式,这个是草莓棚,那个是全自动日光温室棚,里面种的我们村的‘名片’蔬菜西红柿……”2月23日,在黒池殿产业园区内,驻村干部张建明为记者介绍园区发展情况,讲述这片土地上从养殖小区到产业园区的故事。
2007年,滩歌镇黒池殿村规划了一个占地20余亩的养殖小区。之后,有9户养殖户入驻养殖小区,饲养猪、羊超过1000头只。虽然这种模式解决了散养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恶臭等问题让周围群众叫苦连天。
2022年,镇上制定了《武山县滩歌镇黑池殿养殖小区整改方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养殖户全部搬迁,并对养殖区域进行了消杀、除臭。通过两个多月的持续发力,占地23亩的16栋圈所全部拆除,并对部分地块进行了复垦。随后,村上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中央三部委扶持资金50万元,盖大棚发展西红柿等种植产业,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发展了3个普通钢架大棚,占地2亩,主要种植草莓、圣女果、乳瓜;另外一个占地1.2亩的全自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现在正在筹建一个温室钢架大棚,准备种植温室香椿。”对村上用心经营的园区,张建明侃侃而谈,“我们采取‘党支部+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按照总盈利的60%滚动到村集体经济,保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园区的发展,也吸纳了村上的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我去年10月份在园区务工,一个月固定工资2000元。”黒池殿村村民赵改改有种植经验,被聘请到园区管理蔬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务实,创新;绿色,发展。”在产业园区大门口,八个鲜红的大字为今后的发展定了方向。“我们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既要效益,更要和谐,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借助武山油菜花海观光活动,向采摘农业迈进。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实现全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下一步的打算,张建明胸有成竹。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